石鼓书院

时间:2024-04-26 12:16:39编辑:奇事君

石鼓书院到底有哪几绝

石鼓书院有“三绝”,分别是:朱熹《石鼓书院记》的石雕大书、禹王碑、石鼓。石鼓书院的由来:唐元和五年(810年),石鼓山上有道观名寻真观,邑秀才李宽来此读书究学,遂改为书院。后由宋太宗赵光义赐“石鼓书院”匾额。石鼓书院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白墙黛瓦深色柱古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书院内布置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等建筑。石鼓书院主要建筑山门石鼓书院山门两侧悬挂有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门内立有大石鼓一面,石鼓高2.8米、直径1.6米。武侯祠石鼓书院武侯祠建在山门石鼓旁,《一统志》载: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衡阳县,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当时住在石鼓山上。为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对其高风亮节表达敬重与追怀,石鼓书院内建有“武侯庙”,后改称“武侯祠”。大观楼石鼓书院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大观”寓意登楼揽胜,心载天下;是书院的重要建筑和中心建筑,具备书院的两大功能,楼上藏书楼下讲学,楼前立有儒家先师孔子塑像。石鼓七贤石鼓七贤是指为石鼓书院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七位先贤,分别是创院始祖李宽、哲学文学家韩愈、李士真、理学家周敦颐、朱熹、张_、黄斡。


关于石鼓书院的诗句

1. 关于石鼓书院的诗有哪些 五律 题石鼓书院 肖德生 蒸湘截浪处,书院立斜阳。 锦绣江山美,铿锵石鼓祥。 黄沙留雁迹,碧水荡风樯。 古韵诗千首,朱陵洞内藏。 五律 题石鼓书院 乐平艺术站搏客 三水精灵汇,四时风月新。 书香云霭驻,石鼓浪涛鸣。 道德唯师表,文章即士心。 江山遗圣迹,叹我晚登临。 注:石鼓书院在湖南衡阳市境内,于湘水、蒸水、耒水三水交汇处,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山形如鼓,惊涛拍岸,如战鼓鸣响,故得名。供参考。 2. 急求一篇关于石鼓书院的作文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湘江的一个小岛——石鼓山上,因山得名。是“衡阳八景”之一,更是家乡衡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初冬的石鼓书院仍旧是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刚一迈进书院前的石鼓广场,就看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据说这棵树已生长600多年,但依然枝繁叶茂。把头一低,就见到了一本巨大的石书,石书有一人多宽,两人多长,上面镌刻着的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先生写的《石鼓书院记》。绕过石书,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鼓。石鼓像一个浮在江面的箱子,四周溅起了“浪花”,石鼓上有七位曾在石鼓书院讲过学的文人的雕塑。他们神态不一,有的正低头沉思,仿佛沉浸在美丽的石鼓风景中;有的正凝神远眺,像是在向过往的游人讲述石鼓的悠久历史。 进入石鼓书院,需先经过禹碑亭。亭中的禹碑是新刻的, 曾听老师说过,禹碑上文字叫作“蝌蚪文”。嘿嘿,你别说,这碑上的字一个个还真像小蝌蚪呢。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山门,门额上“石鼓书院”这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山门两侧悬挂的门联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一进山门,我们就能看见一面大石鼓。这面石鼓经过风吹雨淋,已经日渐斑驳,上面的花纹都有些看不清晰了。触摸着这面大鼓,仿佛敲响了历史的鼓点,听,鼓声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与山门相连的四间廊房是书舍。书舍里面展示了古人读书习字的案桌、凳子等学习生活用具。他们寒窗苦读、秉烛夜谈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拾级而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紫铜塑像。他神情严肃,像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向孔子深深鞠了一躬! 孔子身后这座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阁楼就是大观楼。大观楼的一楼是一间学堂,曾经是“七贤”讲学的地方,里面的桌椅还是按照当时的位置摆放着。我们真想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文人的风韵,沾一沾他们的灵气!二楼是专门用来藏书的。虽然那些书籍都已被收藏,但我们仿佛还能听见古人那和着渔歌的朗朗读书声。 顺阶而下,我们来到的是 “朱陵仙洞”。历代到此游览的名人都被石鼓的美景打动,并朱陵洞内留下诗句,故有“朱陵洞内诗千首”的美名,也是“衡阳八景”之一。 我们徘徊在这幽静的石径道中,感受万物的灵气。这里树木苍翠葱茏,沁人的香气润入心田。真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高大的古树像超凡的智者,时时在品味着“石鼓江山锦绣华” 。 石鼓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为家乡有这样一张美丽的“名片”而自豪。 3.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 《游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钱闻诗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4. 急求一篇关于石鼓书院的作文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湘江的一个小岛——石鼓山上,因山得名。 是“衡阳八景”之一,更是家乡衡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初冬的石鼓书院仍旧是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 刚一迈进书院前的石鼓广场,就看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据说这棵树已生长600多年,但依然枝繁叶茂。 把头一低,就见到了一本巨大的石书,石书有一人多宽,两人多长,上面镌刻着的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先生写的《石鼓书院记》。绕过石书,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鼓。 石鼓像一个浮在江面的箱子,四周溅起了“浪花”,石鼓上有七位曾在石鼓书院讲过学的文人的雕塑。他们神态不一,有的正低头沉思,仿佛沉浸在美丽的石鼓风景中;有的正凝神远眺,像是在向过往的游人讲述石鼓的悠久历史。 进入石鼓书院,需先经过禹碑亭。亭中的禹碑是新刻的, 曾听老师说过,禹碑上文字叫作“蝌蚪文”。 嘿嘿,你别说,这碑上的字一个个还真像小蝌蚪呢。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山门,门额上“石鼓书院”这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山门两侧悬挂的门联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一进山门,我们就能看见一面大石鼓。 这面石鼓经过风吹雨淋,已经日渐斑驳,上面的花纹都有些看不清晰了。触摸着这面大鼓,仿佛敲响了历史的鼓点,听,鼓声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与山门相连的四间廊房是书舍。 书舍里面展示了古人读书习字的案桌、凳子等学习生活用具。他们寒窗苦读、秉烛夜谈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拾级而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紫铜塑像。他神情严肃,像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向孔子深深鞠了一躬! 孔子身后这座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阁楼就是大观楼。大观楼的一楼是一间学堂,曾经是“七贤”讲学的地方,里面的桌椅还是按照当时的位置摆放着。 我们真想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文人的风韵,沾一沾他们的灵气!二楼是专门用来藏书的。虽然那些书籍都已被收藏,但我们仿佛还能听见古人那和着渔歌的朗朗读书声。 顺阶而下,我们来到的是 “朱陵仙洞”。历代到此游览的名人都被石鼓的美景打动,并朱陵洞内留下诗句,故有“朱陵洞内诗千首”的美名,也是“衡阳八景”之一。 我们徘徊在这幽静的石径道中,感受万物的灵气。这里树木苍翠葱茏,沁人的香气润入心田。 真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高大的古树像超凡的智者,时时在品味着“石鼓江山锦绣华” 。 石鼓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为家乡有这样一张美丽的“名片”而自豪。 5. 描写书院的诗句 题甘泉书院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曹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陈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 碌碌盆盎中,见此古罍洗。 薄饭不能羹,墙阴老春荠。 惟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 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 试问求志君,文章自有体。 玄钥锁灵台,渠当为君启。 6. 石鼓书院里面的朱陵洞的由来 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道家的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这里。 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董奉先的道士曾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传此处有洞通衡岳,这是是后洞,前洞在南岳山底下,首尾相通。还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从南岳到衡州来卖豆腐,由这个洞出入,来回一百多里的路程,只一个早晨就可以往返。但实际上这个洞不过几平方米宽、两米多高,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下通道。人们赞美朱陵洞,不因虚无缥缈的仙迹,而只因蔚然大观的诗词。 “朱陵洞内诗千首”,它以诗词名冠三湘。唐宋以来,许多诗人墨客,在此乘兴作赋吟诗,常常把诗词刻在岩洞石壁的内外,被衡阳山水所陶醉的杜甫、韩愈、张籍、吕温、杜荀鹤、范成大、文天祥等文坛名士,都用诗抒发了他们的情怀。 7. 求石鼓书院相关的古籍、结构图和老照片 昔日的石鼓山,建有一个道 院一一‘‘寻真观”。唐时刺使齐映在此 建有“合江亭”,后改为“绿净阁”, 所谓“绿净”,据韩愈诗“绿净不可 唾”。现“绿净阁”还有对联曰:“此 真净绿唾不可;我实才薄歌奈何”。这 下联是据《石鼓歌》中“才一薄将奈石 鼓何”诗句改写而成,隐射“石鼓” 二字。到了元和年问,衡阳人李宽在 此结庐读书。宋至道间,由衡阳人李 士真出资在这里建一所书院。景枯二 年(103年)衡阳太守刘坑请求朝廷 为书院颁发“石鼓书院”的匾额。从 此,来此学习的人逐渐增多,书院也 就闻名江南,成为我国宋代四大书院 之一‘“ 石鼓山五除石鼓书院外,还有 “朱陵后洞,’o道书中说,“南岳为朱 陵洞天,此为后洞飞并传有董奉先在 此炼丹,杜甫《惜昔行》诗中,还有 “忆昔衡阳董炼师”之句。还有武侯 祠、合江亭、禹碑亭、七贤祠等。相 传诸葛亮曾住在石鼓山上。石鼓书院 鼎盛时,朱熹和张域均在此讲学,范 成大曾有诗赞日:岭嗜蹬浮苍诸、新 是caj格式,文字不能传换,如需qq:540124338 8. 石鼓书院的两百字作文 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国家级“AAA”人文旅游景区。座落于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集的石鼓山上。地理位置独特,远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嚣。 石鼓山海拔69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石鼓之名,远不可稽,说法不一。一曰:“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如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二曰:“石鼓三面环水,水浪击石,其声如鼓”。山上绿树成荫,风光秀美,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相得益彰。江面帆影点点,渔歌唱晚,自古就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衡阳古八景的其中两景“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也在此地。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对酒当歌,韵味无穷。 公元(627-650年),衡州刺史齐映在石鼓山上建“合江亭”。公元(806-820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寻真观”,即为石鼓书院雏形。公元805年,唐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赴任途中路过衡阳,赋诗一首《合江亭》,其中:“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佳句,步其韵者不乏其人。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衡州郡人李士真修建书院。公元1035年,宋皇帝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与岳麓、睢阳、白鹿洞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许多名家贤达纷至书院讲学,其中朱熹、张栻、邹守益、蔡汝楠、胡安、王敔、曾熙等最为突出。书院还培育出王居仁、龚梦锡、彭玉麟、王船山、夏明翰等众多济世之材。历史上书院曾经几经兴废。1944年6月,书院毁于日寇炮火。1965年辟为公园。2006年,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举社会之力重修石鼓书院。2007年9月18日对外正式开放。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整个仿古建筑群以白墙、黛瓦、深色柱为基调,总体显得庄重、古朴、典雅。布局以中轴为对称,恢复了禹碑亭、山门、武侯祠、大观楼、合江亭等书院建筑。创办“千年学府,石鼓胜迹”展览室,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石鼓书院人文历史,再现千年学府的风貌。 旅游贴士: 石鼓书院门票价格: 石鼓书院门票20元预定价15元 1、取票方式:景区售票处 2、取票凭证:订单提交成功后,会免费获取订单短信,作为取票凭证 3、门票说明:您须于12:00之前预订当天门票 ①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学生凭学生证购票10元; ②老人票60岁以上凭身份证购老人票10元; 石鼓书院开放时间:夏季(5月-10月)8:00—18:00;冬季(11月-4月)8:00—17:30 希望帮助得到你。 9. 题石鼓书院 蒸湘农人:何竑谋 文宗当国武当朝,三水独领汇一流 石 石鼓江山 为衡阳市风景名胜。 位于蒸湘耒三水汇合处,悬崖峭壁,几立江中,蔚为壮观。其得名由来说法不一。 《水经注》称:“山势青圆,正类其豉,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晋诗则云:“鸣石含潜响,雷骇九天”。 此山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初唐即在此修建合江亭、绿净阁。 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宽曾在此修筑读书庐。宋景佑年间,朝廷在此正式建立书院,赐名“石鼓书院”,为北宋全国著名的4大书院之一。 朱熹曾在此讲学。韩愈、文天祥、范成大、徐霞客等都作过诗文,对石鼓风景作过详尽生动的描绘。 石鼓胜迹,几度被战火焚毁,荡然无存。解放后,修缮一新,亭台长廊,景色秀丽。 湘人何竑谋曾题石鼓书院:“文宗当国武当朝,三水独领汇一流,石鼓常槌为激水,立向柳烟风云头”。 10. 石鼓书院的史书记载 山长们(文史随笔)作者:甘建华(原载《蓝墨水的上游》,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海拔69米,相传山上有石鼓,高六尺,能发出鼓声,故得其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 晋时瘐阐《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已载于史册。 建于石鼓山上的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诸多史料显示,创建于唐元和初(806~810)的石鼓书院,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办学的书院,也是清代及以前中国南方文化学术中心。 在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中,石鼓书院实际上又是首屈一指的。从创建历史渊源看,它比创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的白鹿洞书院早120多年;比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的岳麓书院早160多年;比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l009)的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早199年。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石鼓书院历唐、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设石鼓高等学堂为止,延续了一千余年。 期间,它始终以藏书之丰、学风之盛、设备之全、经费之足、管理之严、成就之大,在中国教育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宽族裔李士真“援宽故事,请于郡守,愿以私财”,在李宽办学旧址上对石鼓书院进行首次重建。 史载,宋朝皇帝曾两次给石鼓书院赐额。一次是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这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朱熹的《石鼓书院记》中有录;一次是仁宗景祐二年(1035),仁宗允集贤殿校理刘沆之请,诏赐“石鼓书院”匾额及学田5顷,使石鼓书院声名大振,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三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首任山长李宽、后任山长李士真同祀石鼓七贤祠,与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并称石鼓七贤。梁章钜《退庵随笔》卷六记:“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山长亦称院长,亦称山主。” 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讲学,受业者称蒋为山长(见《荆湘近事》)。至宋相沿为习,书院益多。 元代书院,亦置山长,讲学之外,并总领院务。清乾隆时改为院长,清末仍名山长。 对其人选,明代多以品望为主,没有地域限制。清代虽强调品行、学问,然而多主张选择本地人士。 自南宋以来,石鼓书院历代延聘了数十位山长,由于屡遭战乱,兵火连绵,未能查找。南宋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大儒朱熹的《石鼓书院记》。 在这篇带纲领性的历史文献中,朱熹对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育重点、教学方法作了具体阐述。尤其是他倡导的将义理之学、修身之道作为书院的办学宗旨,以达到“明道义正人心”教育目的,不仅为当时全国各书院所效法,而且对元、明、清历代办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山长留名者有戴溪、程洵、李访。戴溪在孝宗淳熙五年(1178)中省试第一,累官至权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淳熙十二年(1185),石鼓书院得以恢复重建,戴溪任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答》三卷。程洵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 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南宋开庆元年(1259),石鼓书院毁于兵火。 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琰命山长李访“尽复旧观”,取明德新民文章,为诸生丕扬其义,绝响再闻,士风作振。宋王朝南迁后,较为著名的书院为石鼓、白鹿洞、岳麓、象山等,嵩阳因战乱宋末时废毁,及至明中期嘉靖年由登封知县候泰重建才得以恢复书院。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统治者基本上不学无术,仇视汉族文化,书院基本上处于政府监控之下。例外的是,石鼓书院与全国其他书院遭际不一样,是少有的受统治者重视的书院,还获赠学田。 历任石鼓书院山长有邓大任、王复、康庄、程敬直、李宥孙、金文海、朱仁仲、张珪等,但就跟元代本身一样,这些名士也只是客串了一把山长,未能有多大作为,因此,正史、野史中都很难查找到他们的资料明清两代,衡阳地方官员对于石鼓书院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这也是石鼓书院得以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元末兵燹后,自明代永乐年间起,经过衡州知府史中、翁世资、何珣及湖广宪副沈庆等人70多年的努力,书院终于规制大备,沉寂多年的石鼓书院又再次兴盛起来。 正德四年(1509),叶钊为山长,讲圣贤身心之学、道德之首,剖晰疑义,阐发幽微,“时学者翕然云从”。王大韶青少年时期求学于石鼓书院,致仕后“重返母校”,主讲石鼓书院,并参与编纂、重校首部《石鼓书院志》,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有关书院史料。 其他知名山长有周诏、李明安等。到了清代,山长陈士雅、吴炯、宋蓟龄、旷敏本、林学易、李振南、罗廷彦、王光国、余廷灿、李继圣、刘高。

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石鼓书院

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白鹿洞书院。四大书院指的是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以及嵩阳书院,这四大书院的地址分别在河南商丘、湖南长沙、江西九江,以及河南郑州,它们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一、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它有着“海内书院第一”之称。它的创建时间是南唐升天元年,它的创始人是李波。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著名景点有:先贤书院、圣贤台和紫阳书院。二、嵩阳书院。圣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立于北魏太和八年,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在中国四大书院里面创建时间最早最有影响力。主要景点有三大将军、石刻、大唐碑等1936年蒋介石来到此处游览在此处凿一眼百米深井,被称为蒋公井,现存完好。三、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创建者是潭州太守朱洞。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主要建筑有教学斋、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9个建筑,后来又修建了朱熹、孔子、罗典等6位祠堂原貌。书院还保存有碑匾文物,由著名书法家李邕提名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被称为三绝,是保存的很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并且现在是长沙市文化旅游主要景点之一。四、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又名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于大中祥符二年创办,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著名景点有:崇圣殿,大成殿,御书楼。

石鼓书院是四大书院吗

石鼓书院是四大书院。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公元820),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扩展资料 石鼓书院面积4000平方米,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七朝的千年学府。


石鼓书院在哪个省

石鼓书院是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在宋朝时就是四大书院之首。曾国藩曾谓:“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这里有曾国藩是湖南人对家乡眷爱的原因,但中国传统“四大书院”湖南就占了岳麓、石鼓两家,“衡为盛”指的就是衡阳石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机构的书院,最早出现在唐,石鼓书院是具有确切史志记载,古代四大书院创建最早的书院。石鼓书院建于唐代衡州石鼓山,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和湖湘文化发祥地,石鼓书院鼎盛数千年,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但不幸的是,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后于2006年重新修建。石鼓书院经过十余次的重修,在修葺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貌,现石鼓书院主要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


石鼓书院在哪里在哪个省

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作为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是创立最早的一座,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之地。苏轼、周敦颐、朱熹、蔡汝南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执教,又有郦道元、曾国藩、彭玉麟等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是集讲学问道、觅石探幽、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石鼓书院景点分布: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区青草桥旁石鼓公园,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景观,以及东岩晓日、西_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等石鼓书院八景。建筑结构:石鼓书院面积4000平方米,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


石鼓书院在哪里

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作为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是创立最早的一座,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之地。苏轼、周敦颐、朱熹、蔡汝南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执教,又有郦道元、曾国藩、彭玉麟等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是集讲学问道、觅石探幽、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石鼓书院景点分布: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区青草桥旁石鼓公园,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景观,以及东岩晓日、西_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等石鼓书院八景。建筑结构:石鼓书院面积4000平方米,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


石鼓书院要不要门票?

石鼓书院不要门票,免费。石鼓书院,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地处衡阳市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海拔69米,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是集讲学问道、觅石探幽、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建筑结构石鼓书院面积4000平方米,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主要建筑石鼓书院经过十余次的重修,在修葺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貌,现石鼓书院主要有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鼓书院

中国著名书院有哪些

1 问津书院,又名孔庙,位于武汉新洲区孔子河畔,西汉淮南王始建于公元前164年间。著名人物有杜牧、朱熹、龙仁夫、王守仁等儒学大家,书院共培养进士387名。

2 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书“岳麓书院”。著名人物有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

3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

4 嵩阳书院,坐落于登封嵩山南麓,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佛教活动场所,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嵩阳书院”。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等在此讲学。

5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睢阳区,成立于北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赐额“应天府书院”。著名学者有晏殊、范仲淹、孙复、石介等。

6 茅山书院,位于句容茅山脚下,创建于北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遗憾的是茅山书院旧址早已荡然无存,后人亦鲜有茅山书院的记载,近世茅山书院之名几近销声匿迹。
7 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相关人物有李渤、朱熹、陆象山、紫霞真人。

8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鹅湖山麓。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讲学于鹅湖寺,开办“鹅湖书院”。

9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太湖边,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相关人物有高弟、顾宪成、高攀龙等。


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学脉延绵。北宋时期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至清末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后来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可谓是千年学府。02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又被称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宋真宗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有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03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 “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鹿通人性,跟随出人,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书院大门是飞檐单门,双层门上悬挂着李梦阳的“白鹿洞书院”横额。理学宗师朱熹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正式的书院教育制度是由朱熹创立。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规》学规明确而又严格:“凡于此学者,必严朔望之仪,谨晨昏之令。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七条学规∶(一)专心立品,(二)潜心读书,(三)澄心烛理,(四)虚心求益,(五)实心任事,(六)平心论人,(七)公心共学。影响后世几百年,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04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祜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开始讲学,先后云集过一大批著名学者。嵩阳书院因为有了他们次第主讲而声名大振,对中原文化教育的传播和振兴,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了南宋,官学腐败,而兴盛起来的理学又需要宣讲的场所。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相继恢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教学活动,并亲自讲课,指导生徒,书院有了迅速的发展,形成我国书院教育的第二个高潮。“南宋四大书院”包括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四个书院。丽泽书院,原名丽泽堂,亦叫丽泽书堂,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讲学会友之所。象山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元朝中央政府在燕京设官办的“太极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游记衡阳石鼓书院旅游攻略

衡阳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境内,是一座极具历史韵味的书院,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游寻,至今保留了诸多先贤的文墨,下面给大家分享衡阳石鼓书院详细游记和攻略。地址: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石鼓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湘二水合流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山势浑圆如鼓,四面凭虚,三面临水,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石鼓书院始建于唐,鼎盛于宋,特别是北宋仁宗赐额后,位列“天下四大书院”。书院前坪有广场,其标志性景物是一长2.4米,宽1.8米的巨型石书,上刻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于公元1187年在此讲学时所作的《石鼓书院记》。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为石鼓书院历代山长所践履和师承,对中国古代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开篇是这样描述和赞誉的:“衡州石鼓山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是为石鼓书院“三绝”之一——“有书翻不动”。广场左边有一株千年银杏,古朴沧桑。广场右侧是“将军楼”,因衡阳“扼两广,锁荆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石鼓山居水陆要冲,易守难攻,古代诸多名将如诸葛亮、文天祥、曾国藩、彭玉麟等都曾设营屯兵于此。右下沿江岸建有石鼓碑墙。它于2006年兴建,总长99米,38块石碑镌刻着历代诗词歌赋,勾勒出书院历朝的风采。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石鼓山记》写到:“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衡阳八景赋》为明朝陈安所作。衡阳古八景:“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石鼓有其三;《重修合江亭记》的作者陈沆是清代状元,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嘉庆年间,曾吟下一首十个‘一’字的七绝:“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换得船夫掉头,传为美谈!进入书院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四角重檐攒尖顶仿清亭式建筑是“禹碑亭”。匾额题字是湖南文史馆馆员、原长沙市书协主席史穆先生的墨宝。这是石鼓书院第二绝:“有字认不得”。碑文共九行七十七字。为商周或以前的文字,无人破解。上有匾额,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译文,但也只是个人见解。或说是鸟虫篆或道家符_,大意为:禹奉舜嘱,治理洪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南岳得《金简玉书》,从此改围堵为疏通,这样一来,害人的禽兽蛟龙永远奔逃。“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两侧楹联:“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化用了清人胡景曾《禹碑亭》诗:“蝌蚪七十七,篆法流水纹。翳昔发河洛,天地衍大文”。书者是衡阳市著名书法家陈文质先生。廊桥尽头是书院山门。“石鼓书院”几个大字是前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墨宝。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所书。进山门,可见书院标志——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这也是第三绝——“敲不响的鼓”。石鼓山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以状得名。南北朝北魏时期郦道元之《水经注》说:“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其二,以声得名。晋零陵太守庾仲初《观石鼓》诗:“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妙化不可有,莫如神自然”。东晋罗含《湘中山水记》:“石鼓在蒸口南,湘水西,叩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水经注》还有灵异记载:“临承县有石鼓,鼓高六尺,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后有卢龙大力士推鼓入潭的传说,应是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吧。进山门左手边是四间展厅,特别提到了石鼓书院生徒的一个杰出代表:彭玉麟,清衡阳人,被曾国藩延揽,创湘军水师,成为近代中国海军创始人。因骁勇善战,屡立军功,被朝廷赐号“常勇巴图鲁”,满语“英雄”、“勇士”的意思。官至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彭玉麟文韬武略,才艺双绝,尤其画梅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有一股英雄气,曾国藩称之为“兵家梅花”。而这与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有关。彭玉麟与外祖母养女王竹宾(梅姑),“少小相亲意气投”,但因辈份不宜,八字不合,被迫各自嫁娶。后梅姑因难产而逝,彭玉麟“伤心之人别有怀抱”,发誓以画梅纪念她,“所做一生不下万本”,无愧“大清第一情种”。央视当年来衡《寻宝》,彭玉麟《墨梅图》荣膺“衡阳民间国宝”称号。彭玉麟还写下了大量咏梅诗,号称《梅花百韵》,其中“一生知己是梅花”、“输与梅花作丈夫”、“一腔心事托梅花”等句早已成为咏梅佳句。彭玉麟的诗画,既有借梅花高洁以自况,也寄托着对初恋情人的刻骨追思。现在所见的石鼓书院,是复建的仿清乾隆形制古典建筑,白墙黛瓦深色柱,庄重古朴而典雅。有山门、书舍、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等景观。木料多选用印尼上等菠萝格木,质地坚硬,纹路细密,防腐防蛀,千年不朽;构件均用传统工艺榫卯对接而成。“武侯祠”纪念的是“三国”军事家诸葛亮。匾额是中央美院钱绍武教授所书。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后人尊称“武侯”。《一统志》载: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临蒸(衡阳)石鼓山将军楼,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后人感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慕其高风亮节,建祠于此。门联“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系清代衡阳知县范鹤年所撰,书者是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左边相对的是“李忠节公祠”。匾额由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书协前任主席何满宗先生题写。李芾,南宋衡州人,潭州(长沙)知府兼湖南安抚使。德_元年,率部抵御元军,血战三月。除夕夜手书“尽忠”二字为誓,城破在即,端坐“熊湘阁”与全家老少以身殉国。明成化年间,人们在他殉难处和家乡衡阳,建祠纪念。清同治年间彭玉麟为之题联:“义烈炳潭州,千秋英名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李芾左侧的塑像是衡阳县令穆演祖。南宋理宗景定元年,率数百将士搜集兵勇,与元军抗战七天七夜。组敢死队,夜潜过江,凿沉敌船,解衡州之危。拾级而上,看到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紫铜塑像。后面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年末,它承担了书院的两大功能,楼下讲学,楼上藏书。清同治年衡州知府李镐撰联:“坐对岳云开,权将小阁重楼当他广厦;俯临湘水去,却喜渔歌桡唱_我书声”。一楼展厅有石鼓七贤木刻像。李宽,唐陇西人,元和三年,在石鼓山上筑庐读书究学,是石鼓书院的雏形;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永贞元年途径衡阳,受邀,游石鼓山,赋诗《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后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咏石鼓山的千古绝唱;李士真,李宽第七代后人。宋至道初进士。以私财在李宽读书堂故址重建书院。其举得到朝廷褒奖及敕额,为石鼓书院得以延续千年并扬名天下奠定了基础;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今湖南道县人,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联合国“世界文化名人”。在衡十二年,留下名篇《爱莲说》;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婺源人,寓建阳,集理学之大成者;张_,南宋理学家。四川绵竹人,迁衡州,官至右文殿修撰,湖湘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黄_,朱熹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朱张会讲”于石鼓是宋书院文化、湖湘文化一大盛事。现在讲堂上摆放两把太师椅,有纪念之意,边柱楹联写道:“珠玑文字任流传,昌黎首唱,石湖继吟,霞客纪游,姜斋感旧,佳节数从头,太息前人俱往矣;锦绣江山烦指点,左挟岣嵝,右挹回雁,前连青草,后接朱陵,风光都在眼,喜看形胜更超然”。书写者为衡阳市书协首主席朱大河先生。往里走是合江亭,为书院最早的景观建筑,唐贞观年间,由衡州刺史齐映修建。匾额书写者吕长申先生曾任国家博物馆馆长。两侧楹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由时任湖南省文化厅纪检组长、书法家宋军先生所书。后面的对联:“广厦构众才,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作者为曾任书院山长的清衡阳人祝詹溪。身置此处,无尘嚣之声,无污浊之气,使人别有一番感受。一楼临江回廊是石鼓书院观景最佳处。左前方是蒸湘汇流处的来雁塔,对应城南的回雁峰,合“北雁南来,至此而回”之意,故衡阳别称“雁城”。右前方,东岸有珠晖塔隐约,取意于南朝梁代吴均诗句“团团珠晖转,__汉阴移”。清光绪年间风水学家说,湘水过来雁塔,耒水入注,其下两岸无峻峰,为不让流水散财,宜建塔以镇水口。书院下面这片水域更因曾国藩、彭玉麟曾在此操练过湘军水师,堪称中国海军“摇篮”。极目远眺,视野空灵辽阔,看湘江北去,或细波微澜,或风高浪急。江岸、晴岚、绿树、红花,浪拍山崖、风抚人面,令人遐想连篇。登高阁,吟名诗,看三江之水滔滔不绝直奔洞庭。正所谓“石鼓南征,诸葛碑留芳草缘;大江东去,昌黎诗压众山青”,不愧为“湖南第一圣地”。二楼有木刻复制韩愈的千古名作《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故此又称“绿净阁”,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隽永,挥洒自如,深得张拭喜爱,曾亲书刻碑,被世人叹为“二绝”。石鼓书院悠久的文化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历代名贤彦士、文人墨客来此游览、讲学、题咏。约4000平方米的山体上,从唐至清留下摩崖石刻20多处。最珍贵的唐代石刻《西_》高95厘米,宽90厘米,字高34厘米,宽40厘米,端庄秀丽、饱满有力。为贞观进士,衡州刺史宇文炫所书,历经1300多年依旧留存,堪称石鼓书院“镇院之宝”。“眼底西_少,碑间北客多。雪山风日剥,岁月姓名讹。后有诗堪勒,傍无石可磨。可磨悬绝处,留勒中兴歌”,这是南宋文人曾丰所作游石鼓诗,将石鼓摩崖石刻和文化遗存描绘的非常神奇,令人向往。

衡阳石鼓书院要门票吗

衡阳石鼓书院要门票吗

1. 石鼓书院是什么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是一座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古代书院。它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成为了湖南一道闪亮的文化名片。石鼓书院被誉为中国书院的珍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石鼓书院门票价格


如果你计划前往衡阳石鼓书院游览,你或许会好奇,它需要门票吗?事实上,石鼓书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游客可以免费参观石鼓书院的各个景点,并体验这里的古老文化。


3. 石鼓书院有哪些景点


石鼓书院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石鼓文化广场”和“两池一塔”。石鼓文化广场是石鼓书院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您可以欣赏到传统文化表演、风景如画的古代建筑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两池一塔则是石鼓书院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广场上挂着“清雅天籁”等大幅字画,给人以清雅、宁静之感。


4. 石鼓书院对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石鼓书院的历史古老,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游客提供了探索、学习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机会。同时,它也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5. 总结


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独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珍宝。它是旅游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弘扬民族文化。关于门票问题,石鼓书院免费开放,是免费参观的旅游胜地。不妨去一趟石鼓书院,走进历史文化,感受千年古韵。


石鼓书院的概况是怎样的?

历史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千年学府,始建于810年,已有1200年的历史。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遂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后人承先祖遗志创办书院相传在汉代,三国武侯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临蒸,也就是衡阳,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就住在石鼓山上。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庙”,后来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公祠旁,改名为“武侯祠”。至唐代贞观年间,刺史宇文炫开发石鼓东崖西溪间为游览胜地,并题写“东岩”、“西溪”4个大字,雕刻于东西崖壁上。其后,刺史齐映于山之东建了一座合江亭。

上一篇:沈阳一兆韦德

下一篇:世博园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