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岗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寒暑变化剧烈,干湿周期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降水少。年平均气温3.4—5.2℃,有效积温(≥10℃)2400—2600℃,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00℃—580㎜,降水70%集中于6 — 9月,年日照时数2760小时。
行政区划吉星岗镇辖十个行政村,为吉星村、金星村、东星村、明星村、隆星村、宝星村、和星村、巨星村、久星村、中星村,92个自然屯。
历史沿革吉兴岗镇,地居安达境内最高点,海拔为安达市最高,今吉星岗镇久星村孙奎武屯是一高点,原名吉心岗,吉星岗镇因此而得名。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安达县管辖。东北沦陷后,初属第三区第六保,1938年分隶正俗村、正化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第六区管辖,1955年3月改称吉星岗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分设保卫、建设、和平3个乡。1958年1月至7月,先后撤销和平乡与保卫乡,并入建设乡。同年9月,改称卫星人民公社。1960年11月,更名为吉星岗公社。1984年4月,改为吉星岗乡。在2001年4月由安达市吉星岗乡和安达市四平山乡合并建镇,为吉星岗镇。
经济发展农业大镇吉星岗镇土地面积广阔,是典型的平原旱作农业区,现有可耕耕地20.98万亩,林地9045亩,草原101000亩。土壤多为黑钙土或草甸土,部分中低产田为盐碱土。土壤气候条件谷类、豆类、薯类适合生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丰富,优质马铃薯年平均产量50万公斤以上,素有“马铃薯故乡”的美誉。2001年,建成了优质高产饲用玉米基地,年产优质饲用玉米近1.2亿公斤。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机电井总数1112眼,灌溉总面积12.4万亩。
生态大镇该镇有林面积近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0%以上,林木资源极为丰富,是安达市的林业大镇之一。自2001年开始,全镇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如今的吉星岗镇田成格,林成网,林草茂盛,田清水秀,同时也带动了林木加工业的发展。
畜牧大镇肉牛和生猪是吉星岗镇牧业生产的两大品牌。全镇天然牧场广阔,牧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因而优质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迅速。在北部的中星村、隆星村、久星村基本形成了肉牛养殖产业带,在这个产业带上,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养殖户。2008年6月,吉星岗镇肉牛养殖行业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全镇肉牛养殖行业走上了规模发展之路。生猪生产在吉星岗镇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吉星岗镇就荣获了全市养猪万头乡的称号。
其他基础设施全镇有小学10所,中学2所;有第一、第二卫生院2个;2007年,全镇基本交通线路基本硬化。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松基一井“松基一井”,位于安达市吉星岗镇和星村赵家屯,安达市区以东48公里处,距吉星岗镇2.2公里。是大庆油田勘探、找油、开发的第一口基准井,人称“松辽第一井”。
1958年,国家在松辽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石油勘探,7月9日松基一井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进行钻井施工。这是我国在松辽盆地找油的第一口基准井,在这里大庆人开始了第一钻。在缺少人手、没有条件、技术匮乏的情况下,她的开钻,为第二、第三口基准井的钻探提供了经验和有效数据,因此,也萌生了大庆这个油田,萌发了“大庆精神”。因此松基一井,和其他两口基准井一样,是大庆精神的源头之一。
1959年3月,由于未见油流,32118钻井队从松基一井搬迁往松基三井。松基三井,就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
松基一井钻井深度达到187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