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节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孝节坊] 细节图
节孝牌坊是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流行于宋代而盛于清朝,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而座落于犍为县清溪镇沉犀村三组的沉犀节孝坊即是当地有名的一景。位于当年清溪码头的沉犀节孝坊说的就是清代一余姓女子,在19岁嫁到王家,27岁守寡,将公婆分别赡养至85岁和94岁,并将一对儿子抚育成人,成家立业一事。对于牌坊,《犍为县志》也曾有资料记载:“嘉庆七年建,时川督题‘从一而终’。王仲贤妻,乾隆间,孝翁姑,抚二子成家。”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请旌奉旨修建。历经八年,于嘉庆庚午(1810年)仲冬竣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孝坊为四柱三门,四柱三间面阔7.99米,三重檐五楼,通高11.25米。石台基长11.92米,宽8.1米,高0.6米。牌坊正被四周菜花环绕,只一座独立的石台矗立其中。而保存完好的高大牌坊和各种清晰可见的青石雕刻,站在石台上即可一目了然,给人一种无限庄严之感和时空感。沉犀节孝坊孝节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孝节坊]
清溪,是位于犍为县西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古镇。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水码头之称。由于地处马边河下游,系雷波、马边、屏山、沐川四县物资进出口的总口子,又是水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因此,经济文化活跃,市场繁荣。据介绍,宽大的节孝坊为三重檐牌楼式石坊,庄重威严。牌坊的间数为三间,当中的一间宽大,当时以利车马通行;左右间窄小,供行人出入。除有四柱三门的坚实结构外,两面柱基还塑有抱鼓雕刻石象和石狮各1对,造型粗犷,雄伟独特。其中的石象在川南地区罕见。横梁上有斗拱和屋檐,飞檐起脊,檐下置石斗拱、石鼓、石阑额、须尔座,凿雕有精美的狮兽、花果、人物、书法和八仙图案等装饰。而坊间明间、次间均阴刻楹联,坊额深浮雕人物、花鸟瑞兽、卷云花草等各种图案尽有。楼顶塑飞檐翘角和瑞兽,雕刻精美细腻。牌坊上端有牌匾“圣旨”二字,向观者昭示着当年的“皇恩浩荡”。中间一排刻有“节孝”二字,表明牌坊属类,下面一排刻有“永树典型”四字,说明立坊之意。其余位置还刻上了与王余氏相关的家族成员名字及当初修建牌坊的各位官员工匠,皆供后人以瞻仰当年王氏家族的兴旺。
据犍为文史专家介绍,沉犀节孝坊用料考究,全采用优良的青石,雕刻细腻,手法精湛;人物深浮雕图案精美;石刻字迹清晰,楹联匾额堪称书法精品,鱼尾飞角舒展传神。尤其是抱鼓雕刻下方的正面龙纹雕像异常珍贵。据说,龙为当时的皇室象征,天子之物,只能在皇家饰物才能出现,平民百姓岂能僭越?不过在这民间文物中能得已出现,还是正面龙身,说明此牌坊不仅经过当时圣上的亲自许可,且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现实意义孝节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孝节坊]
牌坊后方是马边河一段,这里曾是水运发达的码头地带,也相传是清溪镇的中心区域。周围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发达。牌坊立于此既是为了将王余氏的光辉事迹向天下传扬,也是为了让当地百姓都对其进行膜拜学习,是对王余氏节孝之名的巨大肯定。至今,当地村民口中和学生们的课堂中都还流传着王余氏的动人事迹。文物保护孝节坊[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孝节坊]
由于该牌坊保存完好,对研究古代石刻艺术及儒学伦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沉犀节孝坊也先后被列为了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坊的基石及顶部也在2009年经维修后恢复原状。去年,沉犀节孝坊进入了全国文保单位红线,其设为省文保单位后的保护范围也外延了15米。不过,目前对于沉犀节孝坊的保护管理还有待提升。村主任刘正田认为,沉犀节孝坊升级为省文保单位后,原本可作为清溪古镇配套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但现在,牌坊依旧按照所属地管理原则在进行保护,牌坊并没有得到专门、专人看护。“这里经常会有垃圾成堆,牌坊本身也难以防止被人为破坏。只有村里的干部和村民不定时监督。加上来往交通不便,路人很少来参观。牌坊现在几乎算是荒置了。”刘正田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铺上一条能直入沉犀节孝坊的青石板路,使省文保单位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