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1937~1945)为徐家庄乡,1945年抗战胜利后与勾垒乡合并为禹越乡,以两乡禹王庙、越王庙各取首字得名。
解放后于1949年10月建置为禹越乡。
1958年10月与高桥乡合并,成立高桥公社。
1961年6月划出,建立禹越公社。1984年1月7日改公社为乡。1991年撤乡建镇,改名为徐家庄镇。
大事记1986年,第一条公路通往徐家庄镇。1986~1992年,全镇各村普及自来水。
1993年,投资110万元,建成可容纳650名观众的徐家庄影剧院和文化中心大楼;开通程控电话。
1994年,投资100万元,建造徐家庄信用社储蓄大楼。1996年,成立湖州蚕宝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建成镇有线电视站,与德清县有线电视台联网,共输出23套电视节目;镇农电站投入120万元,建造农电站办公大楼。1998年,投入1200万元的蚕宝宾馆正式开业;在栖丰村建成黑鱼养殖基地,在钱塘村建成黄鳝养殖基地。
【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杨家坝农业园区目前已建成规模,首期造田100亩基本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机械配套的现代农业园区,与之相配套的西丰村黑鱼养殖基地200亩,年总产量5000担,钱塘村黄鳝养殖基地网箱600只,年总产量200担。
【荣获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称号】镇委、镇人民政府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于1994年投入110万元,建造了镇影剧院和文化中心大楼,建成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1998年全镇有影剧院一座、卡拉OK厅7家、舞厅5家、音像代租点4家、台球室6家。
【工业后劲增强】全镇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其中“亿千”企业2家,蚕宝集团1998年投入2500万元的塑钢企业正式上马,三家镀锌铁丝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全镇年工业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加13%。
【一方名村——木桥村】木桥村淘螺蛳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村民淘螺师成为木桥村的特色产业。全村村民不分春夏秋冬,夫妻搭挡一人划船,一人坐在船头淘螺蛳,每天出动船只百余条,遍及德清各地,甚至余杭,桐乡等市,每天淘来的螺蛳销往杭州、上海。淘螺蛳农户最少的年收入几千元,最多的可达2万元。
【一方闻人——胡品山】胡品山,生于1961年,九里港村人,企业家。当过赤脚医生,跑过供销,如今为湖州蚕宝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2年自筹2万元,创办德清出口丝绵被胎厂,当年创利20余万元。1993年他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在中国丝绸总公司的支持下,建起了浙江省最大的出口干茧基地。7年来,从一个小厂发展到六个紧密型企业的大公司。现公司外销产品2100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1998年产值1亿元,利税1038万元。1997年以来,企业先后被评为超亿千企业,省重点骨干乡镇企业。胡品山本人被评为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县劳动模范。
【一方特产——徐家庄榨菜】徐家庄地处水网地带,秋季闲田较多,农民喜欢在地上种植榨菜。土质属青紫泥,特别适合榨菜生长。榨菜块大鲜肥,大的可达500克,白净光洁,无积垢,皮薄脆嫩。春季榨菜收获后,统一出售到徐家庄榨菜厂,经剥皮,切片,用盐或酱油渍片,加入辣粉或麻油,用真空包装,久藏不坏。80年代榨菜价格很便宜,是多数人饭桌上的主菜,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今天,富裕起来的人们吃腻了鸡鸭鱼肉,榨菜又成餐桌上主菜之一。
【一方风情——划龙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徐家庄镇七月初七划龙船起源于清朝。七月初七这一天,全镇出动500余人,100多条船,从百亩洋的这一边,比赛划到百亩洋的那一边,按划的速度排出冠亚军,每只比赛的船上插着旗子,旗子上画着牛郎织女。划龙船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人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