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镇

时间:2023-06-08 18:42:35编辑:奇事君
政区状况

鸡足山镇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鸡足山下,距县城30公里,东与金牛镇相邻,南与大营镇毗邻,西北与大理市接壤,东北与力角镇相邻,北与鹤庆县交界。鸡足山镇前身是炼洞乡。

1999年3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炼洞乡,并将原属大营乡所辖的上沧、白荡坪、江股和关李四个村委会划归鸡足山镇。

2004年我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宾川山区四乡镇丧失生存条件的近2600名群众搬迁到鸡足山镇大坝子,新设立了大坝子村委会。至此,全镇辖炼洞、甸头、沙址、大坝子、上沧、白荡坪、江股和关李8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白、彝等10个民族,其中白族占40%。

地理气候

鸡足山镇地处大理州宾川县西北角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鸡足山脚下,在东经100°17′-100°31′和北纬25°49′-25°59′之间,距县城32公里。东与金牛镇相连,西与大理洱海隔山相望,南和大营镇相接,北与鹤庆县毗邻接壤,东北和力角镇相交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818.6米,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雨量932毫米。

人口构成

鸡足山镇辖7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全镇有5478户22581人,其中农业5188户22079人,非农业290户50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2人。20人以上的民族:汉族106%人,白族10232人,彝族183人,傈僳族145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81%。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27946人。[1]

经济发展

鸡足山镇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既有牛沙公路和岩花公路纵

鸡足山镇

贯全境,更有康盒路、宾邓路衔接大理和丽江所形成的旅游交通大环线;既有食用价值很高的小白草乌、附子、冷菌、鸡枞等特产,还盛产山桃、杏、白木瓜、板栗、泡核桃、杨梅、柑桔、葡萄、枇杷等。鸡足山镇精心培植烤烟、旅游、亚麻三大支柱产业,先后兴办起了南诏御酒实业总公司、鸡足山地方产品开发公司、鸡足山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鸡足山明泉有限责任公司、利民建材厂、佛都神骑有限公司、华御亚麻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公企业,发展了数十家“农家乐”旅游户及500多家个体工商户,新建立了三个科学养畜示范基地。同时,依托鸡足山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和白族民居建筑艺术,以高起点、上档次、有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聘请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作了《鸡足山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富有“青瓦、白墙、水彩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两院落、溪水绕房走”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的小城镇,使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高。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147万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3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8元,个体经营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完成营业收入8063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09万元。文化底蕴

民间艺术

鸡足山镇民族文化浓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风纯朴,民俗纯正。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吃元霄是大理白族地区共同的传统习俗,而在沙址,还有求婚成功吃元霄的习俗,姑娘家给“三回九转”来求亲的小伙子煮的那一碗元霄称为“定心丸”,寓意深刻而不失风趣;火把节竖火把是白族、彝族的古老习俗,而在沙址却有借火把节蒸馒头考未来的儿媳持家本领的习俗;沙址还有办喜事要组织送亲、迎亲的“十姊妹”、“十兄弟”的习俗……这些别有情趣的风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沙址地区白、彝、傈僳等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人和历史和传统的联系。这对于研究当地各民族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风景名胜

鸡足山

鸡足山

鸡足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距古城大理86公里,距春城昆明410公里,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苍崖万仞,翠微千里,高峻险拔,因“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

寺前村

寺前村在鸡足山麓,背依九莲寺名刹,是上鸡足山的必经之地,原名凤尾村,因其背靠鸡足山中爪凤凰山尾部而得名。

上一篇:网博士

下一篇:云南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