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市小屯镇由原贞丰市小屯乡于2013年经”撤乡建镇“后设立。
根据《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贞丰市小屯乡长田乡沙坪乡撤乡设镇的通知》(州府办发〔2013〕139号)、《黔西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贞丰市小屯乡、长田乡、沙坪乡撤乡设镇机构编制设置方案的批复》(州机编办字〔2014〕6号)文件精神,设立贞丰市小屯镇,为中共贞丰市委、贞丰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科级行政机构。受中共贞丰市委、贞丰市人民政府领导,行使中共贞丰市委、贞丰市人民政府赋予的职权。并对中共贞丰市小屯镇委员会、贞丰县小屯镇人民政府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务职数进行规定。
贞丰市小屯镇位于贞丰市西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11.8%。辖22村委会。1950年属显臣乡。1953年析设木桑、小屯、头猫、尾洒4乡。1958年撤乡并入龙场公社。1984年析设小屯、头猫、木桑3乡。1992年3乡合并置小屯乡。有煤矿。产白绵纸、草纸、毛边纸。有小学3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屯,在珉谷镇西北15公里,纳山岗水库东北。人口360,有汉、布依、苗等民族。海拔1310 米。聚落沿山麓分布。有公路接牛冗公路。
基础设施现有初级中学3所,完小18所,小学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大98%,中小学教师200余
名,乡中心卫生院1个,医生20余名,乡内的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设施已覆盖全乡。关兴高等级公路从乡境内横穿而过,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电信、移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下蕴藏有金、锑、煤、铁及莹氟石等矿产,水银洞金矿已成功引资开发;旅游资源有苗王迷宫溶洞群、龙井古法造纸、布依铜鼓24则、陈氏花灯;大山、小屯、纳山岗三大水库;农产品主要有玉米、水稻、苡仁米、板蓝根、烤烟、茶叶、生漆等作物。
经济发展小屯乡大力发展蓝靛种植,全乡435户种植蓝靛2250亩,户均收入超过9000元。蓝靛,又称南板蓝、马蓝,属爵床科马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身是宝,其根、茎、叶均可入药,亦可加工为染料靛泥,极具市场开发价值。2001年该乡试种成功后即在全乡推广,当年该乡发展蓝靛种植300亩,并规划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至2005年发展到1000亩。据统计,小屯乡高寨,赵家坪、木桑、纳山岗几个村种植蓝靛,户均种植5亩,产靛泥1100吨。户均收入超过了9000元,收入多的达2万多元。
旅游景点小屯乡苗王迷宫溶洞群
“苗王迷宫”呈一纵深洞穴,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遍布石钟乳、石幔,形状各异:有的像山峰、像瀑布、有的像野兽、有的像阿娜多姿的少女、有的状如西游记画面灵山上的菩萨、还有的像民间造纸的作坊、像布幔、像擎天柱,有的地方自然形成一间一间的状如酒吧,用手轻轻敲击石幔,发出雄浑如铜鼓般的声音,高低各不相同,奇妙无比;石钟乳、石幔颜色各异:有的白如雪山、黄如云彩、粉红如花。若配以灯光照明,则效果更强千百倍。洞内还有暗河、峡谷,水清可见鱼在水中游,在下游有水中矿物质自然钙化形成的弯弯曲曲的拦河坝;而峡谷则十分险峻,置身于其中,如临画中,可用“雄、险、奇、秀”四字形容;“苗王迷宫”洞内景色奇异,实为不多见的溶洞,加之对面是古遗址苗王屯、营盘坡、拿王堡等,有关苗王屯、营盘坡、拿王堡有许多古老的传说;下面有犀牛洞、蟒洞、清水洞、万人洞以及沿途有石牛角洞、大小观音洞等溶洞群,而溶洞群中尤以“苗王迷宫”为优,极具开发价值。
“苗王迷宫”洞外地表生态良好,可引洞内暗河之水出来,在洞口下面筑一人工湖泊,绿化周边山坡,将附近土地全部规划种植果树,既配置风景,又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恢复苗王屯、营盘坡古遗址,大力发展布依族、苗族传统手工业和民族服饰,开办具有特色的农家乐,从而带动种养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我村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辐射周边村寨,带动周边村寨村民发展相关产业。
人口数据2021年,贞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小屯镇人口为22449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