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卫

时间:2023-06-07 19:02:12编辑:奇事君
人物履历

赵红卫,男,1966年1月生,甘肃省宁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8年毕业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加工作。1995年8月毕业于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联合所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分别获俄罗斯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和我国理学博士学位。

1997.11-1999.09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离子源室,研究员,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导师;1999.09-2006.01 HIRFL-CSR副总工程师,电子冷却系统和HIRFL注入器系统改造负责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负责人,离子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期间曾多次赴美国劳伦斯贝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法国加速器国家实验室(GANIL),法国原子能研究中心(CEA,Grenoble),意大利南方国家实验室(INFN/LNS),德国重离子加速器研究中心GSI,日本理化所RIKEN和俄罗斯布德克核物理研究所BINP作短期研究和访问学者。

2002.08-至今 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10年起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党委书记;2011年起任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HIMM工程总工艺师、ADS战略先导专项注入器II项目负责人;所学术委员会和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主要工作与成果

赵红卫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研究,在强流离子束产生、冷却和加速方面做出了系统而创造性的工作:

1. 赵红卫和他领导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验成功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三种原创磁体结构、“最小B”磁场新构形和同频双波导微波馈入加热ECR等离子体新方法,率先提出并实验成功高磁场和高功率密度工作模式。据此成功研制出常温线圈、全永磁、蒸发冷却和全超导磁体四种新型强流高电荷态ECR离子源,从1999年至今不断产生并保持着一批连续高电荷态重离子束流强度的最高世界纪录,在国际上形成独特的ECR离子源体系,引领强流高电荷态离子束产生及ECR离子源技术发展,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 与新西伯利亚核物理所合作,负责研制出我国首台、国际上新一代电子冷却装置。首次采用空心电子束提高冷却效率,使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主环实现数十倍至百倍的流强增益,是国际上电子冷却获得束流强度增益的最好水平,同时也使实验环储存束流的动量分散降低到10-5,为高精度物理实验提供了条件。

3. 提出并研制成功首台高流强、无任何垫补线圈的等时性重离子回旋加速器,主持完成物理和总体设计及建造和调试。引出能量6.5MeV/A、流强13微安的12C5+束。以该回旋加速器做注入器的新方案避开了国外专利对我国的约束,为我国首台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的自主研制起到关键性作用。

4. 负责研制成功国际上束流功率最高的连续质子束超导直线加速器(5MeV@4mA),他负责总体设计、协调和技术把关;与伯克利实验室合作研制成功一台2.1MeV连续质子束RFQ加速器,流强达到10mA。

5. 负责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运行和改造工作8年,经过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效率、束流强度、束流稳定性及加速离子种类等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

6.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Brightness Award、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项目、基金委创新群体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负责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兼职情况

2004年起任粒子加速器学会副理事长。2007年启任甘肃省核学会理事长。

上一篇:天毅

下一篇:纽迪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