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3]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这四个字是纲,所以颜渊后面才会紧接着说:“请问其目?”克已,就是修心、修身,要把自己不好的、不合理的、不合于礼节礼法的种种东西克制住,使自己的身心、心性得到极好的料理。复礼,我们生活之中的所作所为要符合社会的道德、社会的法律、社会的习俗。当然孔夫子所说的礼是指周礼,即周朝遗留下来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1]
创作背景《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4][1]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齐国返还侵占鲁国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后升大司寇,摄行相事,诛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归鲁,一边在杏林设坛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经他所删定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公元前479年去世,葬于鲁城北泗上,即今之孔林。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后世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参考资料[1] 颜渊问仁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陈奇峰主编 . 格言说核心价值观 . 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11 . 225 .[3] 本书编写组编著 . 国学入门 中学版 . 桂林 : 漓江出版社 ,2013-06 . 11 .[4] 魏长松编著 . 轻松读懂哲学知识 . 北京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05 . 166 .[5] 钟书主编 . 论语 注音美绘本 . 上海 :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9-01 . 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