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龙

时间:2023-06-07 10:50:18编辑:奇事君

醒龙的化石只有两个个体,发现于南非开普省与莱索托加查斯内克区的上艾略特组。上艾略特组的年代被认为是早侏罗纪的赫唐阶到锡内穆阶,接近2亿到1亿9000万年前。上艾略特组被认为过去是沙丘与季节性的泛滥平原,气候为半干旱型,偶尔有豪雨。该地层还发现了以下恐龙:兽脚亚目的合踝龙、蜥脚形亚目的大椎龙、以及其他的畸齿龙科如畸齿龙、狼鼻龙。当地也发现了大量的陆地动物化石,例如鳄形类、犬齿兽类、以及早期哺乳类等动物的化石。

叙述

醒龙属于畸齿龙科,畸齿龙科是群小型、早期鸟臀目恐龙,以它们的异型齿齿列为名。畸齿龙科最著名的特征是上下颌各有一对大型、类似犬齿的长牙,通常称为犬齿型牙齿。它们的颌部前段没有牙齿,具有坚硬的嘴鞘,可以切断植被。前上颌骨各有三颗牙齿,前两颗是圆锥状牙齿,而第三颗即为大型的长牙,下颌的长牙是齿骨的第一颗牙齿。上颌牙齿间有个大牙缝,分开前上颌骨牙齿与上颌骨的颊齿,并可容纳下颌长牙。下颌也有类似的牙齿缝隙。

醒龙通常被认为是畸齿龙科的基础物种。畸齿龙与狼鼻龙都具有高齿冠的颊齿,并互相重叠,形成咀嚼用齿列,类似白垩纪鸭嘴龙科的齿列。醒龙的颊齿间隔较宽,齿冠较矮,较类似早期的鸟臀目恐龙。醒龙过去曾被认为缺乏长牙,属于较原始的特征。然而,两个醒龙的标本曾发现了这些犬齿型牙齿。上颌的犬齿型牙齿的长度为10.5厘米,而下颌的犬齿型牙齿的长度为17厘米。这些犬齿型牙齿仅有前侧具有锯齿状边缘,而狼鼻龙与畸齿龙的犬齿型牙齿则是前后都有锯齿状边缘。与畸齿龙相比,醒龙的前肢较小、较不强壮。醒龙的第四、第五指的掌骨数量较少。

历史与命名

醒龙的两个标本目前都存放在伦敦大学学院。醒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CL B54)发现于莱索托,包含一个部分头颅骨与骨骸。古生物学家Richard Thulborn在1914年首次叙述这个标本,他认为该化石是狼鼻龙的一个新种,并密名为伴侣醒龙(L. consors),consors在拉丁语中意为“同伴”或“配偶”。编号UCL B54标本缺乏狼鼻龙所拥有的犬齿型牙齿,但Thulborn认为这代表该个体是个雌性。在Thulborn的首次醒龙研究中,并没有完全叙述它们头颅骨与骨骸。一颗发现于瑞士的牙齿,年代属于三叠纪最晚期,被归类于醒龙。但这颗牙齿没有醒龙、畸齿龙科、或鸟臀目的特征,因此没有被广泛的接受。

在1975年,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重新叙述了一个发现于南非的破碎畸齿龙科头颅骨(编号UCL A100),该头颅骨原本被归类于狼鼻龙。霍普森指出该标本并不属于狼鼻龙,而更为类似编号UCL B54标本,霍普森建立了新属,醒龙(Abrictosaurus),以包含这两个标本。在古希腊文中,αβρικτο?/abriktos意为“不眠的”,而σαυρο?/sauros意为“蜥蜴”,因为霍普森并不同意Thulborn所提出的畸齿龙科会在热季或旱季夏眠的假设。尽管霍普森将这两个标本建立了新属,Thulborn仍认为狭齿狼鼻龙、塔克畸齿龙、以及伴侣狼鼻龙分别为狼鼻龙的三个种。大部分古生物学家主张这三个种是个别的属,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精确的古生物学定义。

两性异形

长久以来,畸齿龙科的两性异形假设主要聚集于醒龙身上。许多现代哺乳类的长牙都为两性异形的特征,包括麝、海象、亚洲象、猪、这些物种的雄性具有明显的长牙。编号UCL B54标本缺乏长牙,因此许多人认为该个体是雌性、甚至是其他种的雌性个体。编号UCL A100标本的犬齿型牙齿可能是雄性的特征,并显示它们足以建立个别的种。然而,编号UCL B54标本的短脸部、未愈合的荐椎,显示它有可能是个幼年个体。如果属实,编号UCL B54标本缺乏长牙,可能是个次要性征(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而非两性异形特征。

科学分类总目:恐龙总目 Dinosauria科:畸齿龙科 Heterodontosauridae

种:

伴侣醒龙

A. consors

Thulborn, 1974

上一篇:儿科药学杂志

下一篇:行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