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微,生于1971年7月,女。现为中国音乐史学会候补理事,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终身会员,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
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科,先后师从龚一、张子谦学习古琴。1986年起师从沙汉昆,兼学作曲。1989年保送本院民乐系,同时考取音乐学系,先后师从洛秦、陈应时、陈聆群学习中国音乐史,师从林友仁、吴兆基学习古琴。1995年以本科毕业论文《当代古琴音乐发展概述》(导师陈聆群)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推免为硕士研究生。1997年以论文《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研究》(导师陈应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博士研究生。2003年以论文《江浙琴派溯流探源》(导师陈应时)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7月留校任教。2003年8月被聘为音乐学系讲师。2005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2006年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2007年1月被聘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硕士生导师。2010年9月兼任民乐系古琴专业教师。2011年1月被聘为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硕士生导师。
获奖情况1990年10月获文化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本科生三等奖。2008年9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本科组三等奖(一人)之指导教师奖;2010年12月获“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六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学士组二等奖(二人)之指导教师奖,学士组三等奖(二人)之指导教师奖,硕士组二等奖(一人)之指导教师奖。
教授课程自2000年留校以来,任教的
本科
课程有“中国音乐史A”、“中国音乐史B”、“中国音乐史C”、“论文写作”、“古琴”、“古琴音乐概论”/“古琴音乐”、“中国音乐经典赏析”;研究生
课程有“论文写作”、“中国音乐专题研究”、“古琴艺术史”、“古琴音乐专题研究”;专升本课程有“论文写作”、“古琴”、“中国音乐史专题研究”、“中国音乐欣赏”;高起本课程有“古琴”;专科
课程有“论文写作”等。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古琴音乐(如琴史、琴人、琴派、琴社、琴谱、琴曲等),中国古代音乐史(如音乐史料、音乐考古、音乐图像、乐律学、古谱学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如黄自、王云阶等专业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等方面。
荣誉称号2002年9月被遴选为本院首批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9月被遴选为本院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12月成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008年10月被遴选为本院学科梯队成员。2010年10月被遴选为本院学科梯队成员。
在研课题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古琴音乐艺术海内外流变及其文化特征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上海琴乐发展的历史回眸与反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海上古琴的历史回眸与现状调查”等。
主要论著著作
《中国音乐简史》(撰写第三章“两汉三国的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中国音乐文化简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中国音乐文化简史》(香港和中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0月);论文
《传人·传谱·传派——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研究》(《音乐研究》,1991-2)、《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版本研究》(《音乐艺术》,1997-2)、《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2)、《绍兴琴派的历史寻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4)、《浙派的历史沿革和音乐特点》(《尺八古琴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2006上海国际琴学专题研讨会暨今虞琴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活动综述》(《音乐艺术》,2006-4)、《漫谈传统琴曲之欣赏》(《音乐之友》,2010年8月);译文
《Etics和Emics——它们的起源和运用》(《音乐艺术》,1994-3)、《中国音乐文论提要摘译两篇》(《音乐学术信息》,1997-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