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66井

时间:2023-06-06 21:50:32编辑:奇事君
概述

位于大庆长垣北部萨尔图构造上的第一口探井萨66井(原名萨1井)于1960年3月11日完钻喷油,试油初期产量达到148吨,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大庆长垣南部的探井。会战领导小组根据萨66井的新情况和地质技术人员的分析,预计到长垣北部的油层厚度大、产量高,同时靠近铁路线,交通更便利,因此当机立断,改变会战部署,把主攻地区从大同镇附近移往北部的萨尔图。

历史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会战时根据勘探总体方案,按照2.5平方公里的网格排列更名为萨66的“三点定乾坤”首钻探井。这口井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最精彩的注解是: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石破天惊喷出的第一股工业油流标志着发现了大庆油田。然而,油田面积到底有多大?油层有多厚?储量是多少?亲自指挥松辽勘探的余秋里部长兴奋之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选准突击方向。1959年的12月,纷纷扬扬的瑞雪给聚集在大同镇的地质师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惊喜,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刚解释出松辽盆地北部的地震构造图,一米多长的图幅上面清晰地标出在松基三井以北还有三个隆起环环相连,面积足有几百平方公里,构成了一个被称为长垣的地质构造。地质专家们分析后认为整个长垣极有可能都是蕴藏油气的圈闭,建议在三个构造的高点上各打一口探井迅速摸清情况。正为摘掉石油落后帽子而焦急的余秋里部长,立即调遣从四川匆匆赶来的32139钻井队开赴三个构造中间的一个高点上,指示钻井队不取岩心快速钻进。1960年的2月20日,肆虐的西北风呼啸着席卷大荒野上的冰雪,队长韩福宝做梦也没有想到钻头刚挺进到680米的深度就钻到了预示油层即将显身的标准层,从765米开始出现了颗粒粗大而又含油饱满的油砂,钻到825米之后上返的泥浆中不断漂浮起油花,所有的迹象表明萨66井钻遇到了厚度远远超过松基三井的好油层。3月5日萨66井钻进到1089.4米的深度完钻,3月8日固井,3月10日射孔,3月12日以后用三种规格的油嘴试油,最高日产量达到112.4吨。

一鸣惊天的大发现,为石油大会战筹备会议掀起了战略调整的波澜,主持会议的康世恩副部长马上意识到长垣的北部是高产地区,立即请示余秋里部长做出了会战的中心由大同镇向邻近滨州铁路线的萨尔图地区转移的重大决定。随后在总地质师李德生的主持下,依据萨66井取得的试油资料,将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萨尔图油田,钻遇的三套产油层系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定名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萨66井虽然不是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井,但却是“三点定乾坤”的报喜井,是引导石油大会战选择了主战场的功勋井,是揭示长垣中部油藏奥秘的先驱井。

翻开井史,更名为南2-6-31井的萨66井,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旺盛的产油能力:1976年还在自喷生产,每天以八九十吨的产量呼唤着人们对它的关注,80年代改为电潜泵机械采油,后因大量出砂于1984年11月被迫关井报废。

走完了一生的萨66井,被遗弃在解放南村萨大路西侧的荒地上被掩埋,没有标识,没有坟冢,甚至连管理这个区域的采油工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退出采油序列的萨66井无法表述自己的遗憾,不再有人翻阅的井史落满了尘埃,它诞生时的荣光已经淡去,缔造它的发现者们仅有几位健在老人还能粗略的回忆出一些片段。50年来,人们的眼光过多地关注了石油产量昂扬向上攀升的红色曲线,却忽略了产生源泉的起点逐渐坠入了苍凉。萨66井本不该沉寂,更不能永久的消失,作为生产井的价值它已经完成了使命,但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它还有尚待开发的无限活力!

上一篇:石材胶

下一篇:彩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