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毕业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2000年12月-2001年7月、2001年12月-2002年3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副研究员;2005年2月-2005年7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部出国培训部英语高级班学习;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高级会员,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广州市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和《广东电力》编委。
教育工作背景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8年9月-1992年7月,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2年7月,毕业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访问经历2000年12月-2001年7月、2001年12月-2002年3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副研究员;
2005年2月-2005年7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部出国培训部英语高级班学习;
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
学术成果及项目出版专著《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与控制方法》(科学出版社)、《大电网最优潮流计算》(科学出版社)、《线损理论计算原理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和《线损理论计算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中国电力出版社),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订南方电网公司两个企业标准《线损理论计算技术标准(试行)》和《线损理论计算软件技术标准(试行)》。主持973计划项目“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基础研究”之课题五:“特性各异电源及负荷的能量互补协同优化调控”,863计划项目“含大规模新能源的交直流互联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柔性控制关键技术”之课题五:“交直流互联大电网智能优化调度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调度的理论与算法”(结题评价为优秀)、“最优协调电压控制及其增强长期电压稳定性研究”(结题评价为较好)和“基于多目标最优控制原理的暂态电压安全紧急控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电网的全局离散无功优化及分布式电压质量控制”,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最优协调电压紧急控制的间接动态优化算法研究”,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MW 级多能源互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40多个横向科技项目。
主要获奖(1)“广东电网的线损理论计算及管理系统开发”201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6年获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和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05年-现在,该成果在广东省年度理论线损计算中应用;(2)“电网损耗计算系统及其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2002年获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01年-2004年,该成果在广东省年度理论线损计算中应用;(3)“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实时优化控制系统”2004年获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4)“220kV变电站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及经济分析”2004年获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5)“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的研究”2006年获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6)“广州电网负荷特性研究”2006年获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7) “架空线路最大载流量的研究”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广东电网电压调控安全评估系统”2013年通过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的成果鉴定,在考虑二级电压控制的电网安全评估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获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