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阴

时间:2023-06-06 18:10:10编辑:奇事君
基本概述

汝阴郡

汝阴郡

沿革

三国魏置,后废,晋复置,宋改为顺昌军,又改顺昌府,即今安徽阜阳县治。

汝阴郡(治汝阴县,今阜阳市区)原属东汉汝南郡;魏黄初三年(222年),分汝南郡东部11个县新置。景初二年(238年),宋县改属谯郡;又分沛国的萧、相、竹邑、符离、蕲、銍、龙亢、山桑、洨、虹10个县入汝阴郡,计领20个县。后又将项县划出,领19个县。嘉平五年(253年),撤销汝阴郡,9个县还属汝南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汝南郡复置汝阴郡(仍治汝阴,今阜阳市区),太康四年(283年),封司马谟为汝阴王。七年,无子,国除,复为汝阴郡,领8个县。设汝阴(仍治今阜阳市区)、慎(仍治慎故城)、原鹿(仍治原鹿故城)、鲖阳(仍治今临泉县鲖阳镇)、宋(仍治新故城)、固始、新蔡、褒信8个县。惠帝增置新蔡郡,平舆、鲖阳2个县改属豫州新蔡郡。

永嘉乱后,汝阴郡被刘汉国将石勒攻陷。永嘉二年十月,刘渊称帝,封其子刘景为汝阴王。五年,全境没入刘汉将石勒。东晋初年,祖逖北伐,汝阴郡大部收回。大兴三年(320年),豫州刺史祖逖自谯退守封邱。四年,豫州刺史祖约代兄祖逖。永昌元年(322年),祖约退守寿春。太宁三年(325年),豫州全部入后赵,汝阴郡全境属后赵。石鉴青龙元年(349年),冉魏取代后赵,占领全郡,仍旧制。永和六年(350年)后,冉魏豫州刺史冉遇降东晋,复属东晋。汝阴郡(治汝阴,今阜阳市区。后赵建武三年即337年,石虎封其子石琨为汝阴王,为王国,仍都汝阴)领5个县,设汝阴、慎(仍慎故城)、原鹿(仍治原鹿故城)、平舆(仍治古城子)、鲖阳(仍治今临泉县鲖阳镇)5个县。建元十六年(380年),增置东豫州(治许昌),其中,汝阴郡(仍治汝阴,今阜阳市区),领8个县。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刘宋代晋,仍“义熙土断”后旧制。汝阴郡直至宋泰始三年(467年)才陆续入北魏。在此之前,此处为南北争峙场所。永初三年(422年),北魏趁宋武帝刘裕死,发兵淮北,占领汝阴郡。神三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封长孙道生为汝阴公。宋元嘉十年(433年),刘宋夺回汝阴县。二十四年十一月,文帝封其第十子刘浑为汝阴王。二十九年,北魏攻占汝阴。北魏和平二年(461年)七月,北魏文成帝封其弟拓跋天赐为汝阴王。刘宋大明八年(464年),汝阴县复为宋有。泰始三年(467年)二月,北魏攻占汝阴县失利,后入北魏。北魏(386~534年)和平六年(465年),占领豫州。天安元年(466年),宋淮西的汝南、新蔡、汝阳、汝阴、南顿、陈、颍川7个郡士民南奔。

晋书·地理志

汝阴郡魏置郡,后废,泰始二年复置。统县八,户八千五百。

汝阴故胡子国、慎故楚邑、原鹿、固始、鮦阳、新蔡、宋、侯相、褒信

隋书·地理志

汝阴郡(旧置颍州。)统县五,户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六。

汝阴(旧置汝阴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颍阳(梁曰陈留,并置陈留郡及陈州。东魏废州。开皇初废郡,十八年县改名焉。有郑县,后齐废。)清丘(梁曰许昌,及置颍川郡。开皇初废郡,十八年县改名焉。)颍上(梁置下蔡郡,后齐废郡。大业初县改名焉。)下蔡(梁置汴郡,后齐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又梁置淮阳郡,后齐改曰颍川郡。开皇初郡废。)

历史记载

一,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合肥侨置汝阴郡、汝阴县。属豫州。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汝阴郡名南汝阴郡,仍治侨置汝阴县。属南豫州。

南朝齐属西豫州。

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改南汝阴郡为汝阴郡,迁豫州治汝阴。

太清元年(547年)七月甲子,改设合州于汝阴县,汝阴郡属合州。

西魏,北齐,北周,陈均因之。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汝阴郡改属隋朝,仍其旧制。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阴郡。

二,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颍州名汝阴郡,治汝阴,即今阜阳市区。领4个县:汝阴、颍上、下蔡、沈丘。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复颍州。

上一篇:柏叶

下一篇:太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