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罗隐

时间:2023-06-06 09:55:20编辑:奇事君
作品赏析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颈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尾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这首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既然是“尽良筹”,而他的出师到底有利无利,这就开出颔联,归于时运,时来才有利,运去就难办了。颈联归到运去,于是孺子抛弃山河,谯周主张归降。归结到岩下水的多情。这里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3]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诗,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览筹笔驿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4][1]

作品评价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时来天地皆同力”二句,括尽五代兴亡之事。晚唐中第一首关系之诗。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⑴与义山同题,而各有所指,故各见其极妙。⑵有义山一作在前,便觉此不称题。

清·袁枚《石园诗话》:昭谏《筹笔驿》诗,亦七律中最佳者,议论亦颇似义山。[5]

作者简介

罗隐 (833 - 910),性别男,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享年77岁。


参考资料[1] 筹笔驿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王世平主编 . 唐诗名句诵读 注音版 . 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06 . 147 .[3] 周啸天 .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 成都 :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 667-668 .[4] 李洪光 . 大学语文经典读本 . 济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 253 .[5] 陈伯海 . 唐诗汇评(下) . 杭州 :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 2808

上一篇:蒲洋

下一篇:马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