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作用

时间:2023-06-06 09:15:26编辑:奇事君
定义

化感作用的英文为“Allelopathy”,它源于希腊语“Allelon(相互)”和“Pathos(损害、妨碍)”。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是由德国科学家H.Molish在1937年首先提出的,Molish将化感作用定义为:所有类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间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时Molish指出,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20世纪70年代中期E.L.Rice根据H.Molish的定义和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认为: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的对其他植物(含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Rice的定义中涉及了化感作用的物质是由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并强调了化感作用的结果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是有害的。现在的研究表明,化感物质作用的对象不仅仅是其他植物,有时甚至是同种植物。而化感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有害的,也包括一些相互促进的效果。因此,又有人把化感作用称之为植物的相生相克。

化感作用

1984年Rice在《Allelopathy))第二版中,将化感作用较完整的意义定为: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有利或不利的作用。这个定义现已被广泛的接受。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非营养性物质,能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健康、行为或群体关系,化感物质是化感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体是化学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孔垂华提到Allelochemical是指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其他生物生长、行为和种群生物学的化学物质,不仅包括植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也包括植物和动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而且这些化学物质并没有被要求必须进入环境,也可以在体内进行。现已发现,许多化感物质不仅对植物,而且对微生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都有作用。

途径

植物通常会通过茎,叶,根向空气或土壤中挥发化学物质,一些腐烂的枝叶也不断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周围植物的促进或是抑制的作用。

应用

化感作用在作物增产,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生物复合群落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物质

化感作用是通过植物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实现的。因此,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

在认识和评价植物化感作用中占据中心位置。化感物质都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次生代谢。植物化感物质主要包括酚类、萜类、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质。

化感物质外界环境中可引起生物生理、生态、行为反应的生物的代谢产物。例如抗生素、引诱剂、信息素等。

简介

由于异株克生一棵树的生长受到抑制

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部位主要有根系、茎、叶、花和残体等,释放的方式有分泌、挥发、雨水淋洗和残体腐烂等。

异株克生分为自毒作用和异毒作用

现象

异株克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某些植物通过根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如松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木的生长,接骨木根系的分泌物可对大叶钻天杨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有人还发现,在前茬为毛白杨的育苗地上播种的杏树幼苗;不仅生长量降低,还有部分苗木枯萎死亡,而合欢和澳大利亚桃金娘具有浓郁香味的根则对豌豆和蚕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树木的地上部分也能分泌出有机化合物,黑核桃的叶子含有胡桃醌,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苹果、梨能从果实、枝叶中游离出气态乙烯;对周围植物产生多方面影响,如枯萎、提早落叶,促进果实成熟等。

树木凋落物的分解产物,同样能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云杉、松树下的凋落物会抑制其本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但栎树、椴树的落叶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则有利于其它森林植物种子的萌发。

上一篇:今生就要在一起

下一篇:电影滚滚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