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顶鸡

时间:2023-06-06 03:22:07编辑:奇事君
外形特征

白骨顶(骨顶鸡)

骨顶鸡头小,颈短 或适中,颈椎14~15节。翅很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5枚或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圆形,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显示尾下覆羽的信号色。通常腿、趾均细长,有后趾,用来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两侧延伸成瓣蹼用来游泳。

白翅骨顶

骨顶鸡的嘴和额板白色,其余头顶、头侧、眼先、后颈辉黑色。上体余部灰黑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飞羽灰褐色,羽轴黑褐色,富有光泽。内侧飞羽具灰白色羽端,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飞翔时明显可见。翼缘和笫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羽缘白色。颏、喉黑色,杂有白色。其余下体暗灰色,胸和腹杂有白色。虹膜红褐色。嘴端灰色,基部淡肉红色。腿、脚、趾及瓣蹼橄榄绿色,爪黑褐色。分布范围

骨顶鸡

中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为冬候鸟,在北方自东北、河北北部、内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繁殖,迁徙时途经甘肃、山西、山东等地到黄河或长江以南越冬,在云南石屏、海南和台湾为留鸟(因这些地方气候温暖)。

骨顶鸡属

外国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澳大利亚,从欧洲挪威和瑞典南部、芬兰及俄罗斯北部的乌拉尔地区、向南至葡萄牙亚速尔群岛、西班牙、地中海地区、非洲西北部和埃及,向东至俄罗斯勒拿河及乌苏里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南到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巴勒斯坦、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其塔斯马尼亚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白骨顶,冬季迁到埃及、撒哈拉、苏丹、阿拉伯及中南半岛越冬。生活习性栖息

骨顶鸡属

骨顶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各类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水塘、苇塘、水渠、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致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牺息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一天的大部时间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时喜欢穿梭在稀疏的芦苇丛间或在紧靠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水面上,并不时地晃劲着身子和不住地点头,尾下垂到水面。遇到危险时或是潜入水中,或是进入旁边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来,危急时则迅速起飞,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两翅煽动迅速,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而且多贴着水面或苇丛低空飞行。鸣声短促而单调,似“咔咔咔”声,甚为嘈杂。食性

黄腿骨顶

杂食性,在软土中或枯叶中探 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粗喙的种类能扯下植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瓣蹼鸡属能频繁潜水寻食。也吃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马陆、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以及小鸟及其卵和雏鸟。生长繁殖

骨顶鸡属

单配制,配对关系仅在繁殖季节发生。善于游泳和鸣 叫,叫声在求偶和配对关系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节基本上不鸣叫。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两性营巢,每窝产卵5~10枚,每年产1~2窝,孵卵期14~24天。两性都参加孵卵,通常由双亲喂食和照顾幼鸟。1岁或不足1岁便开始繁殖。本属种类

夏威夷骨顶

1. 白骨顶(骨顶鸡)Fulica atra

2. 黄腿骨顶Fulica armillata

3. 安第斯骨顶Fulica ardesiaca

4. 白翅骨顶Fulica leucoptera

5. 加勒比骨顶Fulica caribaea

6. 美洲骨顶Fulica americana

骨顶鸡

7. 夏威夷骨顶Fulica alai

8. 红瘤白骨顶Fulica cristata

9. 角骨顶Fulica cornuta

10. 大骨顶Fulica gigantea

11. 红额骨顶Fulica rufifrons

上一篇:图密善

下一篇:绝地武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