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村

时间:2023-06-05 18:56:17编辑:奇事君
政区沿革

城外村民国时期属旧镇镇镇东保。新中国初期属第四区旧镇镇。1958年9月成立属于旧镇公社的城外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城外村,辖石柄、后港尾、松柏林、红埭、海边角、新福街、后街、崎街6社(自然村)。现共有925户,3755人。其中,石柄1098人,松柏林495人,其他后港尾、红埭、海边角、新福街、崎街为市区的一部分,统称为“镇内”,有1395人。

姓氏源流

城外村的主要姓氏有陈、林、黄、李、张、吴。石柄社为陈姓聚居地,开基祖陈子仪,是南宋著名学者陈淳(号北溪)第十世孙、“开漳始祖”陈政的三十世孙。子仪生四子:应顺、应德、应发、应茂。应顺、应德传裔石柄、松柏林、后港尾、红埭、海边角。应茂分传塘脚营(今属绥安镇草埔村)。应发传裔广东海丰。

新福街李姓有两支,一支源自福河(今属龙海市榜山镇)。福河李姓之祖李弥逊,是宋代抗金名臣,官至侍郎,与秦桧不和,被贬出知漳州,妾金氏传裔福河。其后裔于清康熙年间传来漳浦居秦溪村,后因经商的利便迁居旧镇城外,秦溪尚有“李厝街”地名。一支源自广东大埔县,是“火德公”后裔,十五世李扬元于清同治年间到平和县任职,在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队攻到平和时逃来漳浦,又遇太平军从漳州来攻漳浦,李扬元逃到白沙暂居,至光绪十年迁居旧镇,开张“长寿堂”药店,传下后裔。

城外村黄姓是南宋崖山败亡时护从闽冲郡王赵若和逃到浦西的侍臣黄材后裔的一支,明清时代曾甚繁盛,清末所经营的多艘外贸大船遇台风沉没,其族遂式微。

张姓为清翰林张先跻后裔及其族人,由赤土溪东移居旧镇,系唐陈元光部将张伯纪后裔。

吴姓系从石码霞美(号小磁灶)传衍而来。

经济状况

城外村有耕地1289亩,其中水田637亩,农地652亩,并有山地和滩涂。农产品有稻谷、蔬菜及桃、李、龙眼、荔枝等水果。经济支柱是渔业,经营商业者也很多。滩涂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虾、鳗、红 虫 寻、牡蛎、花蛤等。也有搞捕捞,但都是“讨小海”之类。

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话机、电视机、摩托车基本普及,少数人有小汽车。村民有的饮用自来水,有的饮用井水。

旧镇中心小学设在城内,城外村学生460多人,到中心小学就学。

名胜古迹

石柄铳城遗址,在石柄自然村西北侧的铳城山上。明崇祯七年(公元1633年)福建参政施邦曜为防海盗入港而修建的炮台,是防海盗船入港的炮台,今在一巨石上还保留石刻“功德碑“碑文,已被文营会列为古遗址(87-A87)文物保护点。

石柄王公庙,祀陈元光部将李伯瑶。李伯瑶庙宇各处多有,都称“辅胜公庙”,石柄却称“王公庙”。石柄石室家庙,在红埭自然村西南侧为红灯山山间,奉祀石柄陈氏开基祖子仪公。家庙的“子仪石室“等石刻被县文营会列为古代碑刻(499-D91)文物保护点。

石柄辅信公庙,位于城外石柄自然村,始建年代明朝。主殿奉祀开漳圣王分营将—辅胜将军李伯瑶,至今庙内仍保存有清朝相国蔡新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的题匾“绩佐漳南“,清嘉庆八年(公元1805年)信士陈桂香叩谢的石雕大金炉等多项文物。公元2000年8月8日浦政(2000)综117号文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建于清初,原建于新福街中段,至今尚有地名“宫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修街道,因建公路移建翰林府左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镇妈祖庙,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城外新福街中段,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因修道移建翰林府左侧。1989年1月13日浦政(1989)007号文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翰林府,清雍正八年(公元1731年)中进士的张先跻钦赐翰林院庶吉士后所建府第。

旧镇关帝庙,在城外村崎街头,始建于明朝,漳浦文营会列为古建筑(385-253)文物保护点。

古代人物

张先跻,清雍正八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上一篇:琼台书院

下一篇:阿拉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