鹟科

时间:2023-06-05 13:19:52编辑:奇事君
形态特征

蓝喉仙鹟

蓝喉仙鹟雄鸟前额和眉纹天青蓝色,额基和眼先黑色,头顶、枕、后颈、背、肩、腰及两翅和尾表面概为深蓝色或暗蓝色,其中尾上覆羽和翅上小覆羽较淡和辉亮。翅上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羽缘沾棕。尾黑褐色,外缘暗蓝色,最外侧一对尾羽无暗蓝色外缘,全为黑褐色。颏、上喉、下喉两侧和颈侧蓝黑色,下喉和胸棕红色或锈红色,至上腹和两胁渐淡,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棕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或橄榄黄褐色,眼先和眼周棕黄色。尾上覆羽和尾表面栗棕色或红褐色,翅上小覆羽亦为栗棕色,其余覆羽表面栗褐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红褐色或棕色。头侧、颈侧似背,亦为橄榄黄褐色。颏‘喉棕白色,胸棕黄色或锈棕色,上腹和两胁淡棕褐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淡褐色,嘴黑色,脚淡褐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5-17克,♀17克;体长♂134-141毫米,♀139毫米;嘴峰♂12-13.5毫米,♀13毫米;翅♂74-77毫米,♀76毫米;尾♂59-61毫米,♀61毫米;跗蹠♂16.5-18毫米,♀17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和山边林缘灌丛与竹林中,尤其喜欢溪流与河谷沿岸的森林和灌丛,也出入于农田和村寨附近的矮树丛和灌丛。

生活习性

在中国为夏候鸟或留鸟。4月末5月初迁来中国繁殖了,10-11月迁离中国中部繁殖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善于藏匿,平时总是躲躲闪闪地在低矮而茂密的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停息时亦多站在低矮枝上,一般不上到高的树上活动,即使在鸣唱时亦是如此。有时也飞到空中或下到地上捕食昆虫。

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与昆虫幼虫为食。

叫声是粗哑的chek 叫声。鸣声为甜美的高颤音ciccy, ciccy, ciccy, ciccy, see。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游荡:柬埔寨、新加坡。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雄鸟到达繁殖地后立即开始占区和求偶鸣叫。通常营巢于山边或岸坡岩石洞隙或石隙中,也在树干下部洞穴中和地上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巢底掺杂有少许草茎和草叶,巢内垫有细草根和毛。每窝产卵3-5枚,多为4枚,卵淡黄土色或粉土色、被有英文名称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5-19.4毫米×13.6-15.1毫米。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2天。雏鸟晚成性,雌雄鸟共同育雏。6月末7月初即有幼鸟离巢。

亚种分化蓝喉仙鹟(4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1

10⊥

蓝喉仙鹟泰国亚种Cyornis rubeculoides dialilaemusSalvadori, 1889

⊥11

10⊥

蓝喉仙鹟越南亚种Cyornis rubeculoides klossiRobinson, 1921

⊥11

蓝喉仙鹟缅甸亚种Cyornis rubeculoides rogersiRobinson & Kinnear, 1928

⊥11
10⊥

蓝喉仙鹟指名亚种Cyornis rubeculoides rubeculoidesVigors, 1831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上一篇:渡口驿

下一篇:清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