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建置前,属番禺县地。番禺县建置则始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时属南海郡的最古老的6个县之一。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由番禺县析置增城县,龙门属增城县地。
明弘治五年(1492),朝廷督臣认为从化、增城两县交界地方,山岭险峻、地方辽阔,治安紊乱,不易管理,建议立县控扼。明弘治九年(1496)划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 罗县西北的一小部分地方共2295平方公里建县,县址设于西林都七星岗。龙北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增城境内最低海拔仅2米,素有“龙门水大浸增城”之说。古人对海拔较高的峡谷急流,惯称“龙门”或“龙口”,此地原称“上龙门”,龙门县之名,据此而得。
清属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始屑粤海道。民国十年(1921)始属广东省直治。
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1月始,属粤中行署。1956年12月起属惠阳地区。1958年11月与增城县合并。称增城县,同时改屑广州地区。1959年3月归 属佛山地区。1961年10月25日,恢复龙门县建置。1963年6月又属惠阳地区。1975年1月始属广州市。
行政区划龙城街道办事处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龙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县城总体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位于龙门县中部偏东,东与河源市新回龙镇接壤,南与平陵镇、龙江镇、龙华镇毗邻,西与龙潭镇相接,北与地派镇、龙田镇交界。下辖王坪、城郊、陈村、林村、花围、江厦、三洞、青溪、戴屋、樟潭、水西、甘香、水贝、黄竹坑、黄溪、鸬鹚、横田、城西、黄竹沥19个村委会和城内、东郊场、太平门、北门、城南5个社区,187个村民小组,5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1700人。耕地面积3.12万亩,水田面积1.7万亩,山林面积15.7万亩。
人口说明截至2017年末,龙城街道户籍人口7.9万,出生人口1207人,出生率15.15‰,自然增长率10.18‰,政策生育率96.35%,性别比1:1。
经济说明2017年内,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6亿元,同比减幅13.2%,限额以上商业营业额5.68亿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26.25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18亿元,其中地税收入0.93亿元,国税收入0.588亿元。
重点项目惠州产业园区北片区(青溪戴屋片)、仁深高速公路龙城段、资源热力电厂10千伏线航建设项目、中农批项目、东区名校城二期、省道S244线改造、樱花小镇、岭南文化艺术小镇等项目征地正在推进中。2017年内
,
龙城街道纳入县重点项目共14宗,其中新建项目5宗,续建项目9宗,总投资80.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6.4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1%,其中:紫微星商住楼、华南师范大学龙门附属学校一期等项目已完工;美华都城、名仕嘉园、西林美岸、上林华府、东竣华赋阅山郡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农业说明加大农业农村保障工作,全年粮食总产达1.2万吨,推广农户种植华航31、五山丝苗、杂优等优质水稻新品种,2017年,冬种各类作物面积达11662亩,粮食稳定增长、安全生产,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
文明县城为我县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年发动整治行动共出动2100余人次,2017年全街道共制作及更新近100多个宣传栏、10个大型广告牌、印发3100多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制作“遵德守礼”提示牌和市民文明公约广告牌一批,便民张贴栏34个,共向辖区居民发放创文宣传单张和创文小礼品约10000多份。
农村建设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提高贫困户种养劳动技能及输出劳动力等办法,使贫困村及贫困户全部实现年度脱贫目标,龙城街道被纳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的10个贫困村和各贫困户均制定的脱贫计划逐步得到落实。抓好水毁工程修复,投入43万元及时完成了3宗水毁工程修复,新增解决了10个行政村45个村小组6000多人饮水难。新增建设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工程14.818公里,解决了王坪、陈村、花围、城西、戴屋、甘香等6个村的群众行路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