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荣

时间:2023-06-05 08:50:43编辑:奇事君
简介

澄海楼是山海关老龙头景区的主要景点,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上第一座城楼,距山海关城南十里的入海处老龙头上,湮没多年的观海名胜澄海楼最近重新修复,向游人开放。

修建

澄海楼前身为明初年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39年兵部主事将观海亭扩建为澄海楼。“澄海”即“大海澄清海不扬波”。是流传于世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曾被称作“知圣楼”。它矗立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上,背山面海,仿明式大木架结构建造 九脊歇山式二滴水明式建筑,外设围围栏,内设桌椅。登楼远眺,海涛光涌,云水茫茫,极为壮观。楼上悬有乾隆御笔亲书的“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题而由已故书法发家侯正荣所书写的“雄襟万里”匾额。

景色

澄海楼

登上老龙头的澄海楼俯身下望“入海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更为奇特的是,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岸上风声阵阵,木摇草伏,而登上澄海楼观海的人却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传说夜间登楼还有可能欣赏到“沧海明珠”的奇观。夜深风静之时,澄海楼面对的大海上,会忽然间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犹如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灯市,五彩纷呈,令人陶醉。据说这是因为老龙头一带海里盛产大蚌,众多大一张嘴时露出腹中的珍珠,就形成了这种不可多见的奇景。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只有四个赫然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历史

澄海楼初为建于南海口关上的一座观海亭,约始建于明初。明天顺五年(1461年),山海关主事杨琚来此观景,因叹于此处山海相连,风光秀丽,乃善加修葺,并提“观海”二字于亭内。后随入海石城与靖虏一号敌台之建立,于明万历三十九至四十三年(1611-1615),由兵部主事王致中于原址扩建为澄海楼,又名知圣楼,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一丈零八尺,三间,当为守城箭楼。康熙九年,由山海关通判,浙江永嘉人陈天植募集资金重修。并作《重修澄海楼记》。

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鲜使者金昌业记载,澄海楼“楼凡二层,下层曰‘知圣楼’,傍书‘康熙十年重修’。上层内外,皆有扁额,内曰‘望洋舒抱’,傍书‘己未春西湖尚标题’;外曰“海岳朝宗”,傍书‘己卯春闽中梁世懋’”。这些匾额现在大都无存。

澄海楼的风光之处应该就是清朝几代皇帝的眷顾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几位皇帝每逢去东北谒陵或省亲归来途径山海关,澄海楼观海应为经典项目,据记载乾隆就来了四次,并有多首诗句留了下来。现在的澄海楼脚下尚有御碑亭一座,存有乾隆御碑一通,上刻乾隆《再题澄海楼壁》:“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望天倪,与汝共濯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澄海楼毁于八国联军炮火。

现在我们见到的澄海楼是1985-1987年和南海关口、靖虏1号敌台、入海石城一并修复的,为两层大木结构、重檐九脊歇山瓦顶,颇具当年气势。现在下层外面的匾额是乾隆五十四年御笔亲书的“澄海楼”,里面为乾隆八年的御书匾额“元气混茫”,并有一副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上层是侯正荣先生所写的明大学士孙承宗题的“雄襟万里”。

上一篇:毛铺金荞酒

下一篇:李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