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现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职业道德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伦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顾问、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和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他多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原理、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传统道德、应用伦理学以及思想道德修养、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发表个人专著和合作专著30余部,文章100多篇。其主要著作有《通俗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中国德育思想史》、《当代生命科技的伦理审视》、《传统伦理的价值审视》等;并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资金项目《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及教育部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伦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现在正研究应用伦理、企业文化、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问题。
先进事迹
李春秋教授从教46年,他自觉而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①热爱教师工作
候选人大学期间牢固树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从教几十年期间虽有多次调离教育岗位“名利双收”的机会,但他矢志不移,坚守教师岗位。他风趣地说:“如果有来世的选择,我还是要选择教师工作!”正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与教育教师使命联结在一起,所以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总是能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以教育工作为重,正确地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为了教好课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虽已“功成名就”,但为了办好分校而放弃在北京安度晚年的机会,不顾年事已高,不远几千里来到分校,筹建政治理论教研部,并亲自授课,探索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经验。
②坚持教书育人
候选人严于律己,既当经师又当人师。他认真备课、授课,一丝不苟。由于他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知识面较宽,所以他的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他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且用自己几十年的经历对学生谆谆善诱,因而教学效果好。他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经常在中学、大学中,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讲“中学生成功之路”、“大学生成功之路”,学生听后深受感动和教育,大批学生排队要求他签名、题词留念。他待人和蔼,热爱关心学生,课外大量做学生工作,把学生请到家里聊天,交流思想;他大量参加学生的活动,当评委、点评,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他经常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场所,与学生探讨学习、人生问题。学生也十分喜欢他,亲昵地称他为“春秋爷爷”,成为分校的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之一。
③积极从事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候选人多年坚持教学科研两不误,以教学带动科研,用科研促进教学,刻苦钻研,潜心著述,至今已完成各类著作总字数350——400万字。他的科研紧紧围绕教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教学难点和重点。例如他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98方案)时,就从内容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的创新,主编了《思想道德修养简论》一书。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道德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教学中,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他筹建成立了珠海市哲学学会,又积极从事市民哲学的理论研究,正在撰写《市民哲学》读物,为哲学的普及做贡献。他还把珠海近现代史的研究成果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珠海历史文化,受到学生欢迎。
④为人正直,平易近人
候选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党的几十年教育下,培养了正直、诚实的良好品质。凡是与他共事或受过他教育的人,都认为他值得信赖,办事可靠,愿意与他交往。他从不摆架子,不以教授、老者自居。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经常带领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与学生一起吃、住、行,从不让人特殊照顾。他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⑤热爱集体,乐于奉献
他以主人翁的态度,经常为学校、学院出谋划策,经常关心支持校团委的工作,支持学生社团活动。他多次应邀接受珠海电视台采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