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葬明器。亦称十二生辰俑。是代表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俑。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墓中。隋唐时期胎质多为灰陶、红陶,亦有青瓷制品。俑的形像,其中有的是人俑带生肖,十二种动物前足攀在人俑头上,后足踏在肩上;有的是人身生肖头,有的是人捧生肖。其姿态有的是立姿,有的为坐姿。
十二生肖俑
中国早在商代已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记日,汉代把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称“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后,生肖与人的命相结合,逐渐神秘化。至南北朝时,民间始用生肖俑随葬,以压胜避邪。到唐代,铜镜、金银器及墓碑上常有十二生肖形象,墓葬中出士的生肖俑亦较多。造型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胎质多为灰陶、红陶,也有个别铁质、石质、瓷质的。
十二生肖俑
宋代瓷质的生肖俑增多。隋唐时期俑的形象不同,有的是人俑带生肖,即十二种动物前足攀在人俑头上,后足踏在肩上;有的是人身生肖头,有的是人捧生肖。其姿态有的是立姿,有的为坐姿。出土地湖南省湘阴
生肖俑
湖南省
隋代陶塑。湖南湘阴隋墓出土。葬于大业六年(610)。墓内有两套十二生肖俑,即人身生肖俑及俑带生肖俑两种;其中以俑带生肖俑最为珍贵,盘坐,微笑,高冠,着大袖对襟宽袍服。均是现实中的人物形相,只是又有十二生肖,后足踏在俑的双肩,前足攀在俑帽沿上。十分别致生动,雕塑处理手法仍带有南北朝遗风,保存也较完整。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发现8件隋代生肖俑
广东
2012年9月,广州动物园犀牛馆场发掘出土的隋代陶生肖俑,分别是十二生肖中的鼠、牛、龙、马、羊、猴、鸡、狗,缺少虎、兔、蛇、猪4种。8尊陶生肖俑中高度都在17~20厘米,兽首人身,其中羊、鸡高度最高,看上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趣的是他们身上都穿着像现代人体现体型线条的紧身衣服,袖口收窄,有点像北方骑马民族的风格。生肖鼠头上戴着一个留着两角的帽子,生肖牛样子十分憨厚,生肖龙面部最富表情刻画,生肖马乍一看就像一头猪。
紫金县
1976年在粤北的紫金县出土7件北宋石雕生肖俑。生肖俑为立人俑,冠顶有生肖动物堆塑。
海康县
1983年在粤西的海康县出土9件宋代陶生肖俑。生肖俑为立人俑,冠顶有生肖动物堆塑。
四川省大邑县
宋代陶十二生肖俑。2009年4月大邑县沙渠镇公立卫生院内出土。生肖俑每个高30厘米,为禽兽首人身造型,陶器上绘制了红黄蓝的釉三彩。
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出土的蛇首生肖
陕西省
唐代泥质红陶十二生肖俑。200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出土,生效俑按照子午线顺序整齐排列。两京(长安、洛阳)地区唐墓中所见最早、最完整的一组十二生肖俑出土于西安南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俑高约25厘米。
【资料】
生肖俑造型作人身兽首,人身均作文臣形象,再配以不同生肖的头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生肖塑像。生肖的服饰鼠和狗相同,上穿圆领宽袖长袍,袍长至足面,前有蔽膝,双手执笏板拱于胸前,足登靴。其他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只是上身在长袍外再著褙子及足登尖头靴外,其余则完全相同。
俑采用头、身分制,然后粘接成一体,再刻画衣纹,贴塑双手及笏板,经入窑烧成后,又施彩绘,现俑身红彩均已褪色或剥落。俑体中空,胎体厚重,放置稳定。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大同小异,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各有神采。例如猴俑,双目圆瞪有神,嘴紧闭,两耳侧听,显出一副猴儿顽皮的灵气。而猪俑突出的是大嘴、一双圆鼻孔和垂肩的大耳,特别有趣。兔俑则有一双竖立的长长大耳;牛、羊俑则从双角的内弯或侧伸以示区分,体现了雕塑匠师对各类动物形态观察的细微和准确,雕塑造型技艺的精湛和高超,才能把各种动物的特征表现得如此栩栩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