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白竹

时间:2023-06-05 01:28:12编辑:奇事君
形态特征

菲白竹

菲白竹小型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竹鞭粗约1-2毫米;竿高10-30厘米,高大者可达50-80厘米;节间细而短小,圆筒形,直径1-2毫米,光滑无毛;竿环较平坦或微有隆起;竿不分枝或每节仅分1枝。

箨鞘宿存,无毛。

小枝具4-7叶;叶鞘无毛,鞘口繸毛白色并不粗糙;叶片短小,披针形,长6-15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尤以下表面较密,叶面通常有黄色或浅黄色乃至于近于白色的纵条纹。

生长环境

菲白竹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性较强,有较好的耐阴性,但不耐烈日强光,不耐高温炎热;怕干旱,畏积水,忌盐碱;栽培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最佳。

分布范围

菲白竹原产日本。中国华东地区有栽培。浙江的安吉、杭州、南京、上海有引种栽培。

生长繁殖

菲白竹

插:

于2-3月问.掘起横走的地下茎,剪成带3-5节的根(茎)段,将其扦插于疏松的苗床上。浇透水后,架设拱棚增温保湿;注意每一个穗段的茎节上必须带有2-3个“笋芽”,以利于成活后及早抽生成竹丛。也可于5-6月间,在梅雨期间,将1年生的嫩枝剪成带3-4个节的插穗,下切VI最好位于节下0.2厘米处,剪去插穗上的部分叶片,将其插人作好的砂床上,喷水保湿,温度控制在20℃-22℃,插后2-3个月即可生根,第二年春天均可移栽上盆。

分株:

分株是菲白竹繁殖的最重要方法。时间为10-11月,也可以在2-3月间,不能延迟至4月,因为到了4-5月已进入“发笋”阶段,分株后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生长。可将大的丛状植株从花盆中脱出,也可将生长旺盛的地栽大株丛带土掘起,抖去部分宿土,将其分切成每丛带3-5根茎秆的小株丛,再将其重新定植于苗床上或直接上盆,并对叶片过多的茎秆或根系损伤较多的小株丛适当去一部分叶片。对地栽植株掘起后出现的过分细长的地下根茎,可打一个小结,使其聚拢在一起,以利于以后移栽上盆或小丛成簇生长,及早形成良好的丰满株形。[1]

栽培技术

地栽菲白竹,在生长季节,可每月撒施一次复合肥颗粒。每亩5千克左右。盆栽用经充分腐熟的饼肥或畜粪,也可用肥沃的塘泥。一般可在配制培养土时加入8%的饼肥或12%的猪、牛粪。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可在浇施的有机肥中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北方地区为防止出现生理性黄化,还可加入0.1%的硫酸亚铁粉末。当气温高于30℃、低于15℃时,应停止追肥。

菲白竹

防治方法

煤污病

加强通风透气,防止湿气长时间在叶面滞留;及时防治竹茎扁蚜、竹叶扁蚜和半球蚧壳虫;必要时喷洒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竹扁蚜:

包括竹茎扁蚜和竹叶扁蚜两种。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杀。

菲白竹

主要价值观赏

菲自竹是一种小型的地被竹类,该竹具有很强的耐阴性,可以在林下生长,在园林中应用愈来愈多。

饲用

菲白竹叶片与禾本科和豆科常见牧草相比,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比禾本科常见牧草要高;粗纤维含量与禾卒科常见牧草相当,略高于豆科植物。菲白竹含有18种蛋白氨基酸和1种非蛋白氨基酸1一氨基丁酸,其中8种动物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能满足畜体组织新陈代谢对外源氮的需要。

菲白竹

上一篇:沙漠阻击战

下一篇:傅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