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成本线

时间:2023-06-04 18:34:06编辑:奇事君
定义

等成本线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生产要素都是有价的。例如:雇佣工人,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到银行贷款,需要支付银行的利息;办工厂,需要租用土地,需支付地租等等。厂商要想购买这些生 产要素,就必须有一定的货币支出,这种货币的支出构成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一个厂商若想追求最大利润,就必须考虑成本。

等产量曲线告诉我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可以采取多种要素组合方式,生产一定数量的要素组合还要受到生产者支付要素总的预算开销和要素价格的限制。即要受到总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制约。为此,需要引入等成本线这一概念。

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是一个和效用理论中的预算线相似的分析工具。

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也叫企业预算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即它所购买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则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

方程

假设既定的成本为C,已知的劳动(L)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已知的资本(K)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等成本线,如下图所示。可得成本方程为:

C=WL+ rK

K=-WL/r+C/r

特征

等成本线

由于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是一条直线。图中横轴上的点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结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 2、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为负值。等成本线以内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A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后还有剩余。等成本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B点),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都不够。唯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刚好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变动

等成本线位移

如果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等成本线也就会发生变化。设工资上涨,W上升,使得同样的成本可雇佣的最大劳动数量减少,也就是等成本线在L轴上的截距减小;又由于r不变,等成本线在K轴上的截距不变,这样,等成本线AB将转动。在某些情况下,两种要素的价格可能会同比例变化,就会引起等成本线的位移。

等成本线转动

基本介绍

等成本线

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要素的组合,厂商生产过程中选择哪一种要素组合才最好呢?它取决于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因此要讨论要素的最优组合,需要引入等成本线这一概念。

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是指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

设每单位资本(一台机器)的价格PK=1000元,每单位劳动的价格(年工资)PL=2500元,总成本C=15000元,K和L分别代表资本量和劳动量,则有:

C=PK·K + PL·L

15000=1000K+2500L:这就是说,这15000元的总成本如果全部买机器,可买15台,全部雇佣劳动,可雇佣6个劳动力。对于任一给定的L值,可以从方程中求出相应的K值。当总成本增加为20000元时,成本方程为20000=1000K+2500L。根据以上两个成本方程可作两条等成本线,如图5—9所示,等成本线类似于消费者的预算线,在几何学性质和经济分析上十分类似,有的经济学家也把等成本线称为企业预算线。等成本线斜率之绝对值等于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在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购买要素的总成本费用的变动导致等成本线平行移动。等成本线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者的总费用增加,能够购买到更多数量的要素;等成本向左移动表示总费用减少,能够购买的要素数量减少。

上一篇:无锡威孚

下一篇:商票保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