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研究。现为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全国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昆虫学报》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动物学学科评审组组长,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协调员。曾任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和所长。
科研简介1991、1995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参加人); 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一项,三等奖一项(第四完成人)一项。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第三完成人)。从事生物系统学、昆虫分子学、分子系统学、协同进化的研究。至2007年上半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51篇),专著4部
至2010年夏季,已经毕业博士生23人、硕士生4人。已经毕业的学生2人创办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人出国、5人留所工作、2人在公司就业、6人在科研单位就业、1人任职地方政府、1人就职中学老师、4人就职大学、3人等待毕业答辩后就业。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4人。[1]
领域与方向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基因组进化和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1. 榕小蜂生物学和榕小蜂DNA条码与分类:运用形态、行为和基因片段(如mtDNA COI和rDNA ITS)的多态性,研究中国常见榕树的榕小蜂种类。
2. 功能基因在榕小蜂中的进化规律:选择光敏感基因(OPSIN)、P450基因(CYP4、CYP6)和嗅觉受体基因(OR83b)等,探讨榕小蜂特定基因的进化。
3. Wolbachia对榕小蜂的生殖改造和线粒体基因序列多态性的影响:研究榕小蜂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及后者对榕小蜂不同种类的生殖改造作用;研究Wolbachia对榕小蜂线粒体基因序列多态性的影响。
4. 噬菌体WO:研究WO对Wolbachia的影响和在可能的基因水平转移过程中的作用。[1]
社会任职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昆虫学报》主编、亚洲太平洋地区昆虫学联合会主席。[1]
科研项目情况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基于形态、行为和基因的榕小蜂身份识别与协同进化研究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课题:中国动物志的编研
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多胚跳小蜂胚胎发育过程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和表达。[1]
代表论著Lu B, Wang N, Xiao J, Xu Y, Murphy RW, Huang D.-W.: Expression and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of the non-conventional olfactory receptor in four species of fig wasp associated with one species of fig
Jiang ZF, Huang D-W, Chen LL, Zhen WQ, Fu YG, Peng ZQ: Rampant host switching and multiple female body colour transitions in Philotrypesis (Hymenoptera: Chalcidoidea: Agaonidae)
Huang D-W, Xiao H: Fuana Sinica: Insecta: Vol
Zhang Y-Z, Huang D-W: A review and an illustrated key to genera of Encyrtidae (Hymenoptera: Chalcidoidea) from China
Zhang Y-M, Geng L, Huang D-W: Generate western blot protein marker from a single construc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