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是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此鸣虫因为身体闪亮如金,鸣声响亮清脆,清如金属铃子而被人们叫做金铃子。此鸣虫全身呈金黄色,体长7~9毫米,黄色中微带肉红色,头上长有一对黄绿色的复眼,触角又细又长,体后有1对尾须,八字形分开,和蟋蟀非常相似,但是比蟋蟀小得多。
金铃子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不少地区它一年能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在8月羽化完成,在立秋后即开始鸣叫,第2代成虫在10月上旬羽化鸣叫。
金铃子常在两种环境中栖息,捕捉金蛉子也应在下面两种场所下手。
一是在绿叶的背面捕捉。捕捉工具一般都用口径稍大一点的玻璃瓶,口上套一个用纸做成的纸漏斗,剪去尖头,将漏斗口插在瓶内。捕捉时将纸漏斗对准金铃子的头部,用另一只手从虫背后将其扑住,此虫有趋光性,此时它会主动地往光亮的玻璃瓶口跃入。金铃子数量较多,用罩方法捕捉,1个小时左右常可捉到数十只。
二是在草丛中和叶片上捕捉,也是用上述方法。草丛中和叶片上捕捉到的金铃子大多体质不强,鸣声欠佳,不如在竹竿、树干上爬行的金铃子品质优良。值得注意的是,竹竿、树干上爬行起来的金铃子,爬行迅速,动作灵活,在用手去扑时常容易从缝隙处逃走,捕捉起来有一定难度,捕捉者必须相当机灵,出手要准确而敏捷、眼明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