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其实很好去理解,就是客户缴纳少量的费用给保险公司,随后保险公司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对被保险人提供高额的保障服务。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第一次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细节和注意哪些问题。
1、忌.再等等看
你可以等到有足够多的钱来买,等孩子大了,等负担小了,等问问老公了,但意外和疾病会等你吗?
一旦意外来临,你会因为没钱而拖累所有人!你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而使家人的日子举步维艰!日子要过、房贷要还、老人小孩还要养……为什么有“不论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把保险买上,毕竟保50万比挣50万容易得多!”这句话?就是因为保险在风险杠杆的作用下,能以一当十、当百来用!
2、忌.计较收益
保险不是储蓄,不是理财,它做的是风险保障!而能预见到的那绝不叫风险!
所以别拿保险跟其它理财产品比收益!保险能做的它们任何一个都做不了!
同样5千块,谁能保证只要存1年,一旦发生大病就给你50万?只有重疾险能!
同样1千块,谁能保证不管疾病还是意外导致提早离开都能给你家人100万?只有定期寿险能!
3、忌.道听途说
别人说保险不好,可如果你病了意外了,急需万,谁能给你且不让你还?
假如你每年给他一笔钱,他能否保证做到下面几点?
万一哪天大病了,第一时间拿出50万给你看病;
万一哪天意外了,负责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及后果;
万一哪天不幸离开了,必须一次性给你的家人100万,作为父母的养老钱、子女的教育金以及偿还房贷等?
如果一切安好,到了60岁,还会每月给你养老钱直至终老,不拖累任何人!
4、忌.相信口头承诺
那谁谁说,这款产品收益挺高,但合同上有吗?条款列出来的才算数!
17年11月1日起,保险销售正式进入“双录”时代,保险销售也将有迹可循,规范保险销售过程,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消费权益可保障。但作为消费者,也一定要听清、看清想清楚,再签字缴费,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
5、忌.张嘴要返佣
所谓返佣,就是保险代理人将通过你这单所得到的佣金一部分甚至全部返还给你,这样一来,看似你买保险的钱少了,实则凶险无比:
1.《保险法》明令禁止返佣,一经发现,保险代理人将被开除,甚至获刑!而你的保单就成了孤儿单,很可能因为对接不畅、断缴保费等合同失效,你贪图的是小小的返佣,损失的可能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理赔金!
2.佣金是保险代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返佣,他自己挣的钱少了,服务质量难免下降!
3.一般承诺返佣的都是专业能力不强、业绩不好的代理人,即便没有被发现而开除,很可能也会被淘汰或自动离职,一旦发生,你的保单也会成为孤儿单!受伤的还是你!
6、忌.计较保额
买多少保额要看家庭收支情况、家庭责任、保障缺口!盲目追求高保额会影响到生活,导致交不上保费而导致退保!
一般来说,长险的缴费时间一般会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而且这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所以买多少保额的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目前的收支情况而定,一般占家庭收入的10%左右即可,可以等后期收入增加再适当调整保额。
7、忌.束之高阁
买过保险直接放一边,甚至忘缴保费,导致保单失效,无法弥补!
买保险后,不能将其“放任不管”,要记得定期续费!确保与保险公司绑定的卡有充足余额!要每年定期拿出来检视一下保单条款的各项内容,例如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是否变化;自己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是否变化等。如果发现保单已经失效,应及时去保险公司办理保单复效,确保继续享有保险保障。
对于家中购买了不止一张保单的网友,建议制作一张“保单整理表”,列明每张保单的缴费时间、投保人、受益人、保障利益、保险收益领取时间、缴费账户、相关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保险经纪电话等重要信息,这样下一年再为保单做“年检”时就很简单了。
8、忌.一成不变
买啥险种,买多少保额,一定要根据个人及家庭实际而变!不同人生阶段收支不同、责任不同!
保险的根本功能在于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弥补经济损失,维持原有生活品质。例如,当家中有新生儿可以考虑为其增加保障,如果家中增加了买房买车的贷款,也需要考虑增加相应的保额转嫁风险,特别是要确保保额能够体现家庭支柱的创造价值和家庭责任。
9、忌.盲目退保
如果盲目退保的话,会导致以下几点问题:
没了保障(这条很重要);
会损失钱(不是退保费,而是退现金价值);
即便再投保也会被提高保费、需要体检甚至被拒保!
当然,如果因为经济压力所迫而需要退保,可尝试以下途径,即可缓解经济压力,又能保持保单效力:合理利用保单宽限期及复效期;选择减保或减额保费;而且可以质押保单进行贷款。
10、忌.错过时机
出险后切记第一时间报案,对理赔有好处!分红险的话,要记得满期领取满期金哦!
《保险法》第二十一条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