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族

时间:2023-07-30 08:33:14编辑:奇事君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王朝,同样拥有着其他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特点:开放。除此之外,在辽代的政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后妃的频繁参政,是他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一大特点。

这些后妃中,也不乏一些极有才干的人,对辽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她们对政治的参与之深,也是其他时期的王朝所望尘莫及的。他们之中有不少,甚至直接临朝参政。

她们得以在政治舞台上活跃,并且因此所形成的这一独特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就将透过辽代的民风民俗等问题,揭示其频繁参政的原因所在。

一、自然因素对契丹族妇女的影响及其民风民俗

1、自然因素导致妇女的相对独立

根据《辽史》的记载,契丹族人的生活范围:“以东到达大海,以西到达金山,至于流沙,以北到达胪朐河,以南到达白沟。”可见其主要的活动范围处于纬度较高的北方的草原上。

并且因接近西伯利亚地区,受其影响较大,冬季漫长且寒冷的同时,干燥且多风。

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就注定了契丹人要时刻与自然抗争,以应对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残酷的自然环境所给予的挑战。如此一来,培养起了契丹族妇女勇猛、彪悍的性格。

2、因游牧所导致妇女的相对独立

契丹族是发源于冀青二州的一支半农耕半游牧的少数民族。相对而言,其游牧经济更为发达,并且以游牧为生者相较于以农耕为生者更多。这就形成了契丹族百姓“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样四处漂泊的游牧生活必然是相对艰苦的,从而造成了契丹族妇女在处理家庭中的日常事务的同时,也需要大量地接触其丈夫所从事的游牧、打猎的工作。

由此,就培养起了契丹族妇女“以鞍马为家”“军旅田猎,未尝不从”的特点。

3、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母系氏族的残留

其实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后妃、外戚势力的参政也是相对频繁的。如汉高后吕雉、孝文窦皇后猗房、孝景王皇后娡、孝武皇后卫子夫、孝元王皇后政君……都有过参与朝政的记载。

尤其以吕太后、孝文窦皇后、孝元王皇后势力最为庞大,其权力一度凌驾于皇帝之上,可谓权倾天下。

这一特点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留所致,而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后妃、外戚势力参政的可能及其力度,也会大幅度地降低。契丹族也同样存在着这一特点,并且其母系氏族社会的残留较之西汉还要更多。

据《辽史·国语解》记载:“契丹国俗,每十二年就要行使一次始生之礼,名叫‘再生’。唯有皇帝与太后、太子还有各部军事首领可以参与。也叫‘覆诞’。”

而在《辽史·礼志六》中记载,说实行这一礼仪的目的在于,让皇帝在本命年时回看自己出生时候的情景,以不忘生母的养育之恩。

除此之外,契丹族社会中也普遍表现出对母亲的尊重,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都十分孝顺母亲,甚至达到了“唯母命是从”的地步。

《契丹国志》就记载道,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其母患病而不吃东西时,耶律德光亦不敢进食。曾经侍奉母亲,对话时所言也不称“旨”,其母一旦发怒,扬眉而视,耶律德光便恐惧趋走而避,除非得到母亲的再次宣召,否则不敢私自再见。

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去世,耶律隆绪“哭必呕血”,群臣劝其改元,耶律隆绪以改元为吉礼而不为。

群臣认为应当遵守古制改元,耶律隆绪回答道:“我是契丹之主,宁愿违抗古制,也不做不孝顺的人。”耶律隆绪宁愿违反古制,也不愿在其母丧后不久行改元的吉礼,其对母亲的敬畏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二、政治结构的特殊及契丹国政变的频繁发生

1、后族势力的强大

终契丹之世,除了世宗耶律阮曾有藩、汉两位皇后之外,契丹九帝的皇后无不出自萧姓述律氏。据《契丹国志》记载,契丹王族唯独可以与后族通婚,王族、后族两个部落的人,如果不是奉皇帝之命,都不可以与其他部族的人通婚。

由此可见,契丹国实行的是王族与后族联合执政的政治制度,耶律氏把持皇位,述律氏则世世代代把持皇后之位。故而契丹皇帝从登基为帝到对其皇位的巩固,后族述律氏都对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据《辽史·外戚表》所称:“宗室、外戚,势均力敌,互为唇齿。”《辽史·卓行传》记载道:“在辽国,共同分享国家权力的,不过耶律、萧两个部族罢了。”

如此一来,契丹皇帝的后妃作为后族的代表、话事人,有着非常强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她的后盾,故而其对契丹国政治的参与就成为了必然。

而她与契丹皇帝的“联合执政”也必定会反哺后族,从而进一步巩固、扩张后族的势力,从而使契丹国的“联合执政”可以绵延不断。

2、对于显要官职的分配

除了后族对皇后之位的把持,后族在一些显要职位的参与中,也拥有一定的优先权。据相关数据显示,契丹国四十八任北府的宰相中,来自后族萧氏的就有三十八人之多。除政治以外,在军事上,后族也拥有其他部族所没有的特权:如后族可以统领部族兵,还可以拥有私人部队。

应天太后述律平就曾拥有过私人部队“属珊军”,军队中的士卒、将军,无不是从藩汉军队之中严格筛选出来的精锐之士所组成的,而且规模非常之大,共有骑兵二十万骑。这支部队跟随应天太后,帮助太祖耶律阿保机远征渤海,战胜室韦,肃清叛乱。

承天太后萧燕燕,也有骑兵一万,契丹国内的幽州汉兵,如神武、控鹤、羽林、晓武……全部都是萧燕燕亲自统帅的。

3、经济上的保证

经济的雄厚与否,也是判断一个家族兴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而后族也拥有与皇族一致地创建投下军州等诸多的经济特权。

投下军州,是契丹国特有的一种行政机构,即,契丹国在对外战争中通常会俘获大量俘虏。这些人在被掳到契丹国后,就会被分给朝廷要员,成为他们的奴隶。而王族与后族可以将这些人集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新的“城市”,这就是建立投下军州。

投下军州除了酒税之外,一切产出全都属于建立这一投下军州的私人财产。《辽史·地理志》中有投下军州一十六个,后族中,公主所占四个,国舅所占四个;皇族诸王所占七个,其余的一个属于摇辇家族并不是属于王族或者后族的。

由此可见,王族与后族在这一经济特权中的势力大体是相当的。这样雄厚的资产来源,就成为了维持后族常年把持后位的重要因素。

三、后妃的自身因素

1、契丹国后妃的政治才能

契丹后族在拥有了雄厚的资产及稳定的后位之后,自然就会注重对于女性政治家的培养。故而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契丹后妃的政治素养普遍而言,是相对较高的。

应天太后述律平,手握重兵,四处征伐;承天太后萧燕燕,临朝称制,兵临澶渊;仁懿皇后萧挞里,未雨绸缪,镇压叛乱……无不是杰出的政治家,女中豪杰。

2、萧绰的政治才能

其中,尤其以承天太后萧绰的执政才能尤其突出。其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是景宗耶律贤之妻,圣宗耶律隆绪之母。

因耶律贤在世时身体孱弱,经常患病,故而国家大事在耶律贤在位期间已经全然落入萧绰手中,国家大事全部由她决定,有重要的人要被斩杀惩罚,或者有关系重大的征讨,不过是让藩汉大臣集合起来讨论,随后由萧绰裁决,再将结果告知耶律贤而已。

耶律贤去世后,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萧绰临朝称制达二十七年之久。并且大力发展经济、处理冤狱、减轻赋税……又在宋真宗太平兴国四年发动了对宋朝的侵略战争,亲自率领大军,兵临澶州城下,甚至在战场上带领小皇帝击打战鼓,鼓舞士气。

虽然最后因为主帅萧挞凛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杀,又因为以举国之力南下,且孤军深入,导致后方空虚。

而宋朝勤王之师云集的同时,真宗也来到了澶州北城等一系列因素,最后止步于澶州城下,向宋方请和。但是依旧与宋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在为契丹国争取到大量的岁币的同时,还换来了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让宋辽双方的百姓得以免于战乱,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发展。

萧绰不仅知人善任,拥有极高的治国才能,也深谙领兵作战,鼓舞士气之要,其政治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四、总结

综上所言,契丹国后妃得以频频参与政治,是各种因素相结合而导致的结果。王族与后族联合执政的政治模式,促进了王后势力的壮大,王后势力的壮大,又反过来稳固了后族的地位。

同时,因为后族地位的稳固,资产的雄厚,又可以加强对女政治家的培养。后妃政治才能相对较高,就给予了其参与政治的基本条件。

而因为契丹族起步较晚,母系氏族社会的残留文化较多,导致了女性地位的相对较高,社会上“尊母”的意识广泛流传,也是契丹国后妃得以参与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篇:3字头软中华

下一篇:灯笼椒辣不辣